乐曲欢快,但他们脸肃穆:唱歌和流露感情都是禁止。旦看客之中有人竟不自禁随着节奏拍手或摆动身体,舞台边会出来两个穿着西服人,靠阵凶恶手势制止你。个像伊朗那样极权社会运转方式都是样:总是先要照他们理想定制你梦和渴望,在过程中让个人复杂性作废,最后认出他们最强大敌对势力:真实人类反应。
“好奇是不服从最纯粹种形式。”纳菲西喜欢引纳博科夫这句话。这层意思,真想说,是“纳博科夫说到底……”句式中那个“底”—就是他知道,任何艺术,只要它是正宗艺术,自动就包含所有你能要求造福人类价值。他顽皮,喜欢说后来人会抱怨《洛丽塔》是本讲道德讲到死板书,很像当年《道连·格雷画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如耳语丑闻般席卷文坛时,王尔德也表达过类似担忧。艾德蒙·威尔逊逗纳博科夫,说你三观还是十九世纪末唯美派那套东西,点进步都没有;们暂且不跟艾德蒙纠缠(心里念叨着别人问沃尔特·佩特,“为什要当好人?”,他说,“因为那是美。”),至少可以这样说:在残忍世界里找寻美,执意去自由,去拒绝任何对想象力制约,在认清“意识”种种风险同时,称颂它是人类所能拥有最好东西—至少,如果你像芒特老师自己承认那样说不清道不明地就是爱读纳博科夫,那这些副作用也不算很糟糕吧?
6
最初成为读者,好像是突然着迷各朝中国人写散文,书店里发现陌生文集,都先试那篇写阅读文章;如果你写不好阅读,那就把你写其他暂且放放。后来念英文,也直在力所能及地尽量多见识英文里评论家,如果他写过纳博科夫,这就是很好石蕊试纸。因为纳博科夫艺术立场太极端,如果聊他都讲不出几句有意思话,那就,bao露你还是把文学评论先当兼职来干比较好。当然,说是自己。直到目前为止,不认为道出什关于纳翁新鲜见解,前面那八千字基本都是们这些“亲纳派”共识。没有办法,只能用耸人听闻来冒充—
这部短篇集其实研究生就开始读,读到半停纳博科夫是觉得他英文不好;是偏重于“有害”那层意义不好。至少是对不好。那时候迷信福勒式(第版1926年问世“福勒英文惯用法”或许至今仍是最有号召力风格权威)不动声色干净英文,纳博科夫那种“你真够”级别华彩和俏皮真让很快就认定,那是种他自己发明语言,只是英文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