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俄国落后于其欧洲邻国证据。
也许,对西伯利亚流放制度最有影响力谴责出自1899年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他最后本伟大小说《复活》,无畏地描绘男人、妇女和儿童艰难地前往流放地旅程,以及他们在到达后忍受贫困、潦倒和,bao力。到达西伯利亚三个月后,小说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发现流放制度:
都是些精心发明机构,为是制造严重到极点、在其他环境中不可能这样严重腐化和罪恶,然后把这种严重腐化和罪恶大规模地散布到全民中去。“就好像布置过种任务:要用最好、最有效方法尽可能多腐蚀些人。”聂赫留朵夫观察监狱里和旅站上情形,不禁这样想道。年年都有成千上万人遭到最严重腐蚀,等到他们完全败坏,就把他们放出来,让他们把他们在监狱里学到败坏行径传播到全民中去。53
到20世纪初,这样观点已经成为受教育阶层共识。自由主义者谴责个人权利遭滥用;保守主义者谴责流放家庭道德堕落和性堕落。也许,西伯利亚流放制度是当时唯个令两个极端社会群体共同谴责社会问题。
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内部、西伯利亚人民和俄国舆论造成压力越来越大,z.府终于认识到改革必要性。1899年5月6日,尼古拉二世下令设立个由司法大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为主席委员会,“或者通过法庭,或者在行政方面通过商人行会和村民会议规则,来解决废除或限制流放制度迫切问题”。在政治层面上,俄国和国际新闻界把尼古拉二世法令赞许为期待已久,而且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重要步。据自由主义日报《圣彼得堡新闻》报道:“获悉流放制度即将被废除,个持续几个世纪不公平现象将要终结,整个俄国都带有种道德解脱之感。”保守主义报纸《新时代》也很激动:帝国法令“将为西伯利亚撕下流放者和苦役犯聚集地可耻标签,这对于西伯利亚乃至整个俄国来说都是神圣时刻。在那些仍落后于进步趋势和们时代人道主义思想俄国生活领域,它确立仁爱和正义基础”54。
但是,委员会在年后提交给国务会议成果却基本没有实现这种豪言壮语。1900年6月10日和12日据此制定法律保留“苦役”,但不再规定苦役必须伴随着流放西伯利亚。新法律也减少流放到定居点人数。1900年约30万流放者中有半是被自己社区行政裁决送到那里,这做时绕开法庭。新法律取消商人行会这种权力,但让村民会议保有这种权力。但新法律确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