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穿过西伯利亚,前去陪同她被流放未婚夫,她在-46℃低温中遇到支流放队伍:
听到个声音,那种声音当时听着很陌生,但后来对来说就很熟悉。这是镣铐碰撞响声……这群人都戴着镣铐,有些人甚至被拴在金属杆上。这些不幸人构成幅可怕景象。为让自己脸不受冻,他们用脏布遮住整张脸,并在眼睛处划出破洞。9
极冷气温、肆虐,bao风雪和厚厚积雪常常让流放队伍经历致命考验。
z.府巡视员报告,许多流放者在从俄国欧洲部分出发时并未带着足够钱和够穿衣服,另些流放者钱财被途中*员夺走。还有些人,虽然地方*员为他们配备适当物资,但他们“却因为自己疏忽和不负责任,而在走完半路途之前就把自己钱财挥霍殆尽”。很多在行进途中流放者最终不得不出售自己大衣;他们食物和衣物短缺,筋疲力尽,依靠他们借住西伯利亚庄户人家救济品果腹。
档案保存状态极为糟糕,与之相关问题包括不同罪犯队伍混淆,文件被弄丢、篡改。1806年,亚历山大世在项法令中确认,西伯利亚当局“对送往他们那里定居者性别和人数并不清楚”。为解决这些问题,z.府提出在流放者经过各个省第个定居点配备*员。这些*员将负责草拟精确名单,上面记录着抵达那里流放者确切人数、他们身体情况和目地。但是这类措施收效甚微,这套系统中档案保存仍然是随意和不完整。因为流放者会出现逃逸、死亡、在途经省份被拦截等问题,所以*员们无法精确统计流放者人数和所在
位置。10
国家想要为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劳动者,但沿途地方当局却实行些与国家设想完全相反做法:他们通常会为自己辖区留下身强体壮流放者,只让患病人和体弱人继续前行。早在1786年,外贝加尔涅尔琴斯克矿区负责人就曾给圣彼得堡写信,抱怨送到自己这里都是未成年和生病流放者,这些人无法在矿山工作。被分配到矿山和工厂中970名流放者中,五分之人或者年纪太小,或者病得太重,或者身体太虚弱,因而无法胜任体力劳动。那些目前在工作流放者中,超过半人年龄在50岁以上,因此“在不久将来就会失去工作能力”。圣彼得堡认识到,那些更健康流放者确实被留在他们途经省份,于是下令禁止这种做法。11
然而,在随后几十年里,这种做法毫无减少迹象。1813年,内政大臣奥西普·科佐达夫列夫给西伯利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