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长篇小说作家来说,《寻羊冒险记》才是实质上出发点。
自那以来岁月流逝,已经六十过半,来到距离新进青年作家境界十分遥远地方。尽管并没有规划过什,但随着时间流逝,人年龄会自然而然地增加(没办法啊),而阅读作品读者阶层,也随着岁月流逝发生变化。或者说是理所当然地发生变化。只是假如有人问:“那,现在阅读你作品是些什样人呢?”却只能回答:“哎呀,无所知。”当真是无所知。
有许多读者写信给,此外也有机会和几位读者见过面。然而这些人无论是年龄、性别还是居住区域,都千奇百异各不相同,因此书主要是哪些人在阅读,脑海中还真涌现不出具体形象。自己不甚解,出版社营销人员只怕也不太清楚吧。除男女比例大约各占半、女读者中美貌居多(这并非谎言)之外,看不出其他共同特征。从前有种倾向,好像在城市里卖得不错,在地方上却销路欠佳,但现在没有如此鲜明地域差异。
那,你是在对读者形象毫不知情状态下写小说啰?看来有人要这问。不过细想想,没准还真是这样。脑海里并没有浮现出具体读者形象。
据所知,好像多数作家都会与读者起成长。也就是说,如果作者上年纪,般而言,读者年龄也会随之增长上去。所以作者与读者年龄彼此重叠情况比较多见。这要说好懂话,确也挺好懂。如果是这样,写小说时当然会在心中设想大致与自己同龄读者。但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此外也有种小说类型,从开始就将特定年代和阶层设为目标。比如说青春小说是以十几岁少男少女,浪漫小说是以二三十岁女性,历史小说和时代小说则是以中老年男性为目标读者来写。这也容易理解。不过,写小说与这些也略有不同。
说到底,兜整整个大圈子,话又回到原处:书究竟是哪些人在阅读,对此是头雾水,于是就成:“既然如此,就只能为自己高兴而写啰。”这是否该说是回归原点呢?真有点不可思议。
只是,在成为作家、定期出书之后,学到个刻骨铭心教训:“不管你写什、怎写,最终都难免被人家说三道四。”比如说写个长篇小说,就会有人说:“太长,显得冗繁,只要半分量就足够把故事写完。”诸如此类。写个短些,又有人说:“内容肤浅,漏洞百出,明显偷工减料。”同部小说在这个地方被说成“重复相同故事,陈旧老套,枯燥无味”,可换个地方又被说成“还是前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