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关注焦点,谁都想抢先步,天天都担惊受怕。
他们女儿李小林,早已离开这个庭院,与们这些同学起,发配到外地农场劳动。她在苦役间隙中看到上海报纸,上面有文章说巴金也发配到上海郊区农场劳动去,但是,“肩挑两百斤,思想反g,m”。两百斤?李小林流泪。
当时在外地农场,很多同学心中,都有个破败门庭。长辈们每天带着屈辱和伤痕在门庭中进进出出,想,都会像李小林那样流泪。心中门庭更是不敢多想,爸爸已被关押,叔叔已被逼死,只剩下年迈祖母和无助母亲,衣食无着……
重见门庭是九七年“林彪事件”之后。“w.g”已经失败却还在苟延残喘,而且喘得慷慨激昂。周恩来主政后开始文化重建,们回到上海,很多文化人回到原来工作岗位,这在当时叫作“落实政策”,有“宽大处理”意思。
但是,那根最大棍子张春桥还记恨着巴金发言,他说:“对巴金,不枪毙就是落实政策。”当时张春桥位居中央高位,巴金当时处境,可想而知。
但是,国际文学界在惦念着巴金。法国几位作家不知他是否还在人世,准备把他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来作试探。日本作家井上靖和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更是想方设法寻找他踪迹。在这种外部压力下,张春桥等人又说,“巴金可以不戴反g,m分子帽子,算作人民内部矛盾,养起来,做些翻译工作。”
于是,他被归入当时上海“写作组系统”个翻译组里,着手翻译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往事与随想》。
个受尽折磨生命,只是在“不枪毙”缝隙中残留,立即接通世界上第流感情和思维。想,这就是生命中最难被剥夺尊严。活着,哪怕只有丝余绪,也要快速返回这个等级。
那天下午,又去那个庭院。巴金爱妻肖珊已经因病去世,老人抱着骨灰盒号啕大哭,然后陷于更深寂寞。走进去就可以感受到,这个们熟悉庭院,气氛已经越来越阴沉,越来越萧条。
李小林和她丈夫祝鸿生轻声告诉,他在隔壁。在犹豫要不要打扰他,突然传来他声音。听起来,是在背诵些文句。
李小林听几句,平静地告诉:“爸爸在背诵但丁《神曲》。他在农村劳役中,也背诵。”
“是意大利文?”问。
“对。”李小林说,“好几种外语他都懂些,但不精通。”
但丁,《神曲》,个中国作家苍凉而又坚韧背诵,意大利文,带着浓重四川口音。
听不懂,但知道内容。
啊,温厚仁慈活人哪,
你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