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对这些证据做出阐释,将其概括为“学术能力不足”。这整个过程看起来颇为理性——作为判断过程来说,再理性不过——针对这个例子中老师,们可能会说,“他做判断都是有证据支持”。事实上也确如此。但是没有人知道,如果他与该学生如果有第十次、第十二次相遇话,会不会发现新证据来否定这判断。但是,总来说,这位老师已经尽其所能,从自己丰富经验出发进行选择、强调和解释活动。
让们再来看另个例子:
在南非公务员考试中,报考者需要回答“你认为犹太人在南非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是:1%、5%、10%、15%、20%、25%、还是30%”。报考者答案往往在20%左右。然而,正确答案是仅略多于1%。3
在这个例子中,绝大多数报考者在考虑这个问题时,显然是首先在对过往记忆进行选择,回想他们所认识或见到过犹太人。接着,他们对这部分经验进行再次强调(夸大)。最后,他们对这经验阐释使他们做出错误判断。很有可能,是对“犹太威胁”恐惧使得人们潜意识中高估犹太人规模。
接下来例子将阐释“内在光”对“外界光”所产生更为显著影响。
在暑期学校堂课上,位中年女士怒气冲冲地走向教师说:“想这个班上有个姑娘是黑人。”面对教师不置可否态度,这位女士坚持地说:“但是你也并不想要个黑人在你班上,对吧?”第二天她又出现,坚称:“知道她就是个黑奴,因为把张纸掉在地上,对她说‘捡起来’。她就照做,这证明她只是个想要往上爬黑奴。”
这位女士出发点仅仅是个微小感官线索。她选择那名女孩有着深色头发,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她并不能算作黑人。然而,指控者选择这线索,她认为这是确凿证据,并在脑海中强调这点。最后她以种与自己偏见致方式解释这切。请注意,她武断解释只是基于这名女孩捡起她所掉落纸片。
最后这个例子更为极端。在1942年,纽约市实行灯光管制。即使是交通信号灯也被部分覆盖,以减弱照明亮度。为使其保持最大程度地可见,交通信号灯上只留下两个十字形交叉狭缝。客观情况就是这样。以下是位市民对其感知:
大卫之星追随者(即犹太人)看到这幕定会大为惊骇,在纽约五个自治市所有交通信号灯,都从平平无奇,直径约六英寸圆形灯罩改成红绿两色十字架。这虽然是出于灯光管制而做出改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