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刘混康:
累收来奏,备悉。勤恪不啻,与警饮接也。顺履时序食息,何若来春飞船西上,妙论可期。贵妃所需符子,当为应副。未问,善为辅养。三茅君圣像画毕,止伺先生到阙,专得面付。治病佩带符子,告求数十贴。
宋徽宗致刘混康信,大观元年(1107年)十月初六
在宋文化世界,许多广为流传思想关乎们所思考宇宙哲学、自然科学与宗教。有些人思想高度兼收并蓄,对自己知道大部分东西都信之不疑。许多叫得上名字神,不管是佛教、道教,还是本土宗教神,他们都相信它们力量。他们认为自然灾害可能是上天警告。他们理所当然地接受阴、阳、气(蒸气、元气)和五行(木、火、土、金、水)思想,并用这些概念讨论生物学、音乐、风水和天气。他们相信有些异人具有超能力,可以预见未来,与死者沟通,或者召唤神鬼。除这些兼收并蓄信仰者外,还有怀疑主义者,他们保留自己判断,认为有些思想也许是错误,而某些自称具有超常能力说法则可能是骗局。那些专治经博学者,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教,常常觉得只有与他们传统相关联思想才是正确,其他思想则总有各种各样缺陷。但是,这样专家少之又少,甚至在广大受教育阶层中也只占小部分。[1]
在道教史上,宋代显得尤其活跃,有创造性,这时期涌现出许多新神祇崇拜与天启传统。[2]道教从初唐宫廷中更具等级性与贵族化传统,演变为种更多样化、更有包容性、通过社会广泛传播形式。在地方上,人们常常求助道士来解决与鬼、神、魔有关各种问题,治病驱邪法术盛极时。神启示中不断提供新元素——新天国、神灵、护符及经文。道士以符咒与雷法为武器,通过控制恶魔与不守规矩鬼神,有助于提供种神授正义。[3]于是,*员和受过类似儒家教育些人开始将道教礼仪为己所用。[4]
早在宋朝之前,皇室就已是佛教、道教主要保护者,并随着当朝皇帝对其中种宗教强烈偏爱而不时左右摇摆。从早期认为统治者无为而治观念,到盛大斋醮仪式,道教有很多地方能吸引帝王。皇帝主持国家祭仪汲取与道教样宇宙观,不仅有阴阳五行,还关注星相与天降祥瑞。[5]许多居于高位道教神祇被视为帝王,称号中带有帝国之尊意味,被供奉宫观里,身着皇家服饰,坐在宝座上。想跟这些神祇沟通人要采用对待皇帝样礼仪(跪拜,奏书)。唐朝皇室宣称与道教关系非比寻常,理由是:唐朝李氏家族是早期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