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当然是个脱离现实人,但对于博尔赫斯来说,他所书写世界就是现实,即使他言说也是书写,因为“博尔赫斯世界完全是由语言构建……”其实,喜欢博尔赫斯人都知道,他秘密都在其作品里,而不在其日常生活中。正如曼古埃尔所说那样:“对于博尔赫斯来说,永生不朽存在于作品中,存在于他宇宙梦想中,因此他并不觉得永恒存在是必要。”而且,“如果有本书会永远消亡,那定有人会再重写遍。对于任何人来说,这已经算是种不朽。”
曼古埃尔还以最为平淡笔触让们意识到博尔赫斯孤独有多深,“最后次见到博尔赫斯是在1985年,在巴黎洛泰尔(L'Hotel)酒店地下餐厅。他很忧伤地谈到阿根廷,说即使有人说那是他土地,是他生活过地方,但实际指也不是具体场所,而是种归属感,是他为数不多朋友们陪伴。”这种孤独状态是那些仰慕者、好奇者、猎奇者们所无法理解,甚至也不是很多阅读方面资深人士、狂热写作者们所能理解。他们不可能知道,这位名声显赫博尔赫斯,既是他那个文字世界创造者与守护者,同时又被冥冥中上帝把他肉身遗弃在这个他所无法看见日常世界里。
相对于那些试图对博尔赫斯人生做出深度更深挖掘与分析传记作者而言,曼古埃尔方式是克制而又得体,而这种方式自是所来有自,不管这多年以来他对博尔赫斯印象有什样改变,也不管他对博尔赫斯作品评判发生多少变化,他非常清楚点是,记忆中那些与博尔赫斯有关时刻,对他来说无论它们会如何模糊都永远是神秘而又珍贵,当他使用自己语言做出呈现时,他知道,他必须保持某种意义上静默,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样喋喋不休。
“1986年6月14日,博尔赫斯在日内瓦辞世。……在瑞士家医院,护士为他阅读最后本书,是诺瓦利斯《亨利希·冯奥夫特尔丁根》;也正是在日内瓦,青少年时期博尔赫斯第次读到这部作品。”无论如何,当你在这本小书里看到这样段文字出现在全书即将结束地方时,都不免要对作者曼古埃尔表达赞许,能注意到这样细节,说明他真是有心人,说明在他心里,始终都怀有对博尔赫斯这位前辈及其作品深深热爱。他用这样本极为克制得体书告诉你,“和博尔赫斯在起”,绝对不是种日常生活意义上经历,而只能是精神层面经历——那时,有束光,照亮他脑海。
2019年4月13日上海
(1)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