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无所谓,它知道夏天定会来。
说过是此类读物重度用户,多年前为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本《致愤青》(LetterstoaYoungContrarian)神魂颠倒,就把里尔克那本找来看,读前三封信有种四顾茫然不快,直到这回才把它读完。必须承认里面也有些深邃、优美段落,但大体上,还是教年轻人苦心经营艺术家委屈形象这条教学思路,让觉得非常可疑,很怕有哪家孩子被他耽误。比如到过年过节,里尔克问,你觉得更寂寞吧,那你就回想自己还是孩子时候,看大人都那忙,无法理解,直到长大才知道他们生活是如此贫瘠,他们工作是如此无趣,所以现在你也不妨就这想吧。还比如,他信中会说:“就知道你讨厌上班,也没法安慰你,只能跟你说,或许所有工作都这样,充满各种索求和对个人敌意。”但如果你知道他是如何满欧洲勾搭贵妇,去她们名宅白吃白住,前面那句话就听着不太舒服。
里尔克当然是个混蛋,而艺术史有很大部分是由混蛋创造,这件事即使是身正气麦凯恩也不会瞒你,边警告你不要混蛋,边修饰,说你不用听虚长几岁作家满口胡言,要你忘那封信,把它撕碎,只管自己去写,写作本身会告诉你,它需要你成为怎样个人。这是对,就像扎迪·史密斯在《卫报》“十条规则”里有条:不要浪漫化你“事业”,你要写得出好句子,要就写不出,没有所谓“作家生活方式”,唯算数是你留在纸上东西。
写作建议读得越多,会越发感受到其中有条明显分界,边是去神秘化,清除毒素,教其实是“非写作”,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成普通手艺,照常理去拆解,你就写得起来;另边,是美学和文艺观东西,是去不神秘,你最多只能帮着个乐此不疲写作者写成他自己。
2018.12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