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以来,所写通俗读物或是学术著作,大多是面向年龄层较高读者,而非高中或者初中学生们。那又是为什突然起意,要和高中生们起探讨从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人所做选择呢?首先,想要从这点开始说明。大学老师说话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绕圈子,还请稍加忍耐,继续读下去。
从到东京大学讲授日本近现代史开始,时间下子已经过去15年。因为隶属于文学部(1),所以学生都是进入东大两年以上本科生或是研究生。毫无疑问,他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首先在教养学部(2)时期将学生分为文理两科,再让文科学生分别进入法学部、经济学部、教育学部、文学部这种做法,越来越感到疑惑。因为这样来,最终就只有文学部学生才会接触到日本近代史课程,这种安排是不是太迟?有句老话不是说,打铁要趁热吗?
所研究对象,是从1929年“大萧条”开始时代。那场经济危机经常被拿来与现代金融危机相比较,当时经济危机规模空前,影响整个世界,随之而来是个充满战乱时代。其中,主要着眼点是20世纪30年代外交与军事。在报纸和电视上,人们常常会简单地把30年代历史与现在状况进行对比,但是,要简洁地回答从30年代历史教训中们能够学到什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容易。
大家如果被问到30年代历史教训是什,能够马上回答出来吗?在这里,试着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从帝国议会众议院议员选举与县会(3)议员选举结果,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止,当时民众直试图通过政党政治来实现国内民生改革(比如制定相关法律来认可劳动者自由结社权、集体谈判权等权利,大家可以联想下战后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实施诸多类似改革)。其次,当时民众也强烈期盼着能够有个新政治体制,通过正确地反映民意,来实现政权更迭。
但是,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在战前政治体制下,那些呼吁进行改革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要求,在既存政党、贵族院、枢密院等诸多“围墙”阻挡下始终未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又造成什样后果呢?
因为在既存政治体制下无法实现这些改革,结果就造成许多民众转而支持军部这个似是而非改革推动者。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露出不可思议神情吧。但是,单就当时陆军提出各种改革方案来看,诸如创设自耕农、制定工厂法、改进农村金融机关等内容,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