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象天也是完全可能。也就是说,荀子只提供种原则,实施之规模大小则取决于死者生前地位。
始皇帝葬礼陵墓依此法则展开,自然是宏大无比。《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葬既已下,……树草木以象山。”此等地下宏大景象,已经被发掘出兵马俑军阵,以及尚未发掘而进行科学探测所大体证实:广袤苍穹星斗罗列,取象于天也;水银为江海河川,取象于地也;兵马俑军阵与庙堂朝会罗列陵城,中取于人也。
后人每每惊叹于始皇帝陵墓气象之瑰丽庞大,多将此等营造谋划之奇迹,本能地归结于秦始皇帝本人超绝创制之才。其实不然,始皇帝生劳碌繁忙于国事,五十岁之时骤然死去,无论其心志、其时日,都不可能从容地去铺排身后如此盛大葬礼。这里只有种可能:谋划力与想象力几乎与始皇帝匹敌李斯,以荀子关于葬礼法则为根基,最极致地营造出格局惊人隆盛葬礼,最极致地营造出冠绝历史宏大陵墓。合理历史逻辑是:始皇帝葬礼与陵墓,几乎与始皇帝没有必然关联;人们忽视后来变得灰蒙蒙李斯,于是也将人类奇迹之始皇帝陵墓,变成无法破解奥秘。此乃后话也。
引述荀子之论后,李斯提出始皇帝葬礼与陵墓总方略:
先帝伟业,冠绝华夏而超迈古今,葬礼陵寝亦当如是也。老臣总司国葬,拟议方略:以荀子葬礼之说为本,大象其生,礼极致隆,陵极宏壮,室极深邃,工极机巧,材极精丽,藏极丰厚。非此,不足以大象先帝之生也!
胡亥批下上书后,李斯立即星夜聚集老奉常胡毋敬属下各署及博士宫全部博士,会商决断国丧与陵墓建造总体格局。胡毋敬与班博士对二世批下李斯上书激赏不止,儒生叔孙通言以蔽之:“丞相既通法家之精要,亦通儒家之礼教,此葬礼方略深合荀儒之厚葬精义,大哉大哉!”于是,三日三夜会商之后,确定葬礼与后续陵墓建造总体格局。其中最大创制,是致认可李斯提出建造地面陵园方略。
列位看官留意,盖古之中原葬礼者,有墓无园也,有墓无祭也。此所谓“古不墓祭”之说也①。也就是说,中原文明古人,祭祖在宗庙(庶民谓家庙),而不到墓地祭祀;唯其不祭墓地,春秋战国及其之前中原墓地,都是孤零零墓地而已,没有地面建筑而任其自然湮灭;这也是先秦墓地几乎没有地面痕迹原因之。墓地祭祀,原本是戎狄游牧部族之礼仪。因其居无定所,再加财力有限,没有建造固定宗庙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