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是人人皆知事实,话到口边便生生缩回去,却又被芈王妃语道破,便更是难堪。
嬴稷却没有理睬,肃然挥手:“长史,立即护送《商君书》到政事堂秘室。”长史便匆匆去传唤甲士。芈王妃微微笑,仿佛刚才只是句玩笑而已,却看着甘茂道:“丞相,惠文太后大德大功,当以王礼隆重安葬,如何?”
甘茂慨然拱手:“臣亦赞同。秦王发诏,臣便立即发丧。”
次日,秦王嬴稷诏告朝野:惠文太后薨,旬日之后行国葬。此谓发丧,也就是将死亡消息通告国人。按照春秋时期诸侯国葬礼仪,发丧之后,便是朝野举哀,禁止饮酒举乐;死者尸体要在床上停留三日,而后入殓进棺;进棺之后再停留五日,称为殡;殡后再停留五个月,而后再送葬入土。这整套葬礼走下来,几乎便是整整半年,还不说葬礼之后守孝长短。“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整整半年之内,生者天天都要痛哭无数次,任你多重要事体也得停下。惟其如此,到战国时期,这种耗时耗财摧残生者身体葬礼已经大大简化,各国都是据实而行,不拘长短。
便说目下正在盛夏酷暑之日,纵有大冰镇之,尸体灵柩又能停留得几日?甘茂便当机立断,将停尸三日改为日,再加太医令勘验证实死者确实不能复生,方才入殓进棺。其所以如此,便在于这丧礼环节中“停尸三日”是关键,其他环节压缩往往容易被人接受,停尸日期压缩则往往会招来朝野指责。其中原由,便在这“停尸三日”来源于古老对起死回生祈盼。
古人以为:人死之后,魂灵尚在飘荡,孝子亲属哀哀痛哭,往往能使死者还魂再生。事实上,也曾经有过这种死而复生故事。于是,停尸三日以祈祷死者还魂再生,便由祈盼变成葬礼必须遵守环节。《礼记·问丧》备细解说这种原由:“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矣!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甘茂却是精明,同时将太医令对惠文太后勘验诊断与太史令刻史断语,专发道丞相文告于各官署郡县。秦王嬴稷行亲子大礼,麻衣重孝,辞政守尸,哀哀之情令朝臣下泪。芈王妃也是领孝衫,亲自看着女巫为惠文太后入殓,并亲手将秦国王室最珍贵件雪白貂裘放进棺椁,白头元老们无不为之动容。旬日之后,咸阳再次举行国葬大礼,惠文太后被安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