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并没有轻松起来,他忙是另番事情。
卫鞅虽然已经明确做左庶长,成为总摄国政大臣。但卫鞅如何行使权力,才最有利于大刀阔斧变法?这是国君要匡定大事。目下,他第要务,就是要把卫鞅这个变法作坊建立起来,使之立即投入运转。去冬大雪天时候,秦孝公就想透这个最关键环节,决意仿效东方列国,使卫鞅成为开府治国丞相。丞相开府治国,这是进入战国后东方列国普遍做法。所谓丞相开府,就是丞相建立相对独立权力机构,全权处置国家日常政务,国君只保持军权、官吏任免权和大政决策权。国君和开府丞相这种分权治国,在战国时代达到最高程度,也是中国古典政治文明最高水准。丞相开府治国实际意义是,国家战车由马驾驭变成两马驾驭,治国效率与国家生命力明显增高。象魏国、齐国这样东方大国,国王其所以能全力在外交和军事上斡旋,就是因为国家政务由开府丞相全权处置。丞相治国权稳定带来另个好处是,避免国家由于君主年幼或昏聩无能,而产生迅速衰落与政权颠覆,大大有利于国家稳定。
但是,对于落后秦国来说,这是件很难事情。
长期马上征战,秦国权力机构从来都很简单。早秦部族时期,是直接军政合。个最高头领加左右两个庶长,便是全部最高权力。立国之后虽然官署多些,但与东方大国相比,依然带有浓厚简单化与笼统化。即或在春秋最强盛那段——秦穆公时期,秦国官制也没有摆脱传统军政合,权力结构划分依然很是简单笼统。在这点上,秦国与早期周部族有很大不同。周人出个圣人级领袖,这就是周文王。他对发达中原殷商文明不是排斥,而是靠拢吸收,使周部族在作为殷商西部诸侯时候,就在官制民治方面与殷商王朝中央政权保持着大体上同性。没有这样基础,就没有后来另个圣人级领袖——周公旦全面制定《周礼》可能。也就是说,周部族在诸侯国时期,已经做到与中原发达文明保持大体同步,已经完成国家权力结构方面基础准备。而秦部族直在死拼硬打,直没有涌现建立基础文明圣人,所以在成为诸侯国三百年后,依然保留着简单落后官制,保留着落后治国方式。
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官制很简单,名称也很怪诞,这点与楚国大体相当。国君称为“伯”,实际上是“霸”意思。执政大臣称为“庶长”,先后曾经有过大庶长、左庶长、右庶长等不同设置。掌军事大臣为“威垒”与“帅”。掌国君护卫将军为“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