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少,质量也不稳定,不敢搞这种易爆炸机械,不过现在有好钢……可以从汉中学院写信要几个学得比较好、有动手能力学生,再从朝廷拉些人和资源,就能试做蒸汽汽车和火车。”
蒸汽机、内燃机、电机……这些桓凌早年听他讲时就听得心荡神驰,恨不能立刻也在本朝建起这工业。当初限于各种问题而不能做这些,如今却再没什阻碍,只要他们两人道儿努力,该有慢慢都会有……
他双眼极为明亮,心潮起伏,却又带几分隐忧问宋时:“咱们晋江币还够?若是不够,再替你写几篇文章。”
好像后世之人更爱看这种写今古俗事文稿,当初他从草原带回来那几箱手稿,便是以当地民间风俗、传说、衣食住行之类最易过稿。他最近积累满肚子烹海鲜、吃海鲜学问,也可以试写几篇。
宋时握住他手,指尖在写字留下薄茧上轻轻摩挲,将那只手贴到脸上:“师兄先不写,咱们还有晋江币。上回你在草原带回来稿子过十几篇,足足四百多块,哪里花得完呢?不光够咱们做出蒸汽机车,只怕连内燃机都做得呢!”
他们在西北军中已经炼出柴油和汽油,家里又有好钢,若有机会真可做个发动机。可汽油柴油易燃易爆,不方便运到海边儿来,不如煤炭——河北也到处都是大煤矿,做蒸汽机更方便。
做出来蒸汽小火车之后,他们就将车头、车厢、铁轨拆卖。铁轨可以卖便宜些,以免朝廷自己造或是买别家劣制铁轨,行驶起来出事故。车头造出来可就是他们俩完全垄断,这个价格……
如今他们比目车、三元车都是采用撇脂定价策略,趁着没有竞争对手,能宰个是个,辆自行车敢叫价十几两银子。那火车造出来技术含量更高,不翻它十倍利简直枉他读过《微观经济学》嘛。
他将老师书信折起,往桓凌怀里倚,闭上眼扎进晋江网,慢慢搜索起可用文献。
吕阁老代表三位阁老递上造车折子批复下来时,张阁老也接着宋时回复,信中满满洋溢着对朝廷忠诚关切:
“老师吩咐,学生们岂敢推辞?……师兄已写信回汉中,招旧日学生来跟着们两口儿道钻研。但老师信中所言及多人驾三元车恐不可行——其车身单薄,不可多载物,但若使加厚加长,则车身沉重,人力绝难骑行。”
然而杨学士想做大车亦是朝廷实在需要东西,不可因其难制而放弃。他与师兄近日遍观园中各类马车、人力之车,时虽然造不出木牛流马样神器,却得出点能让马车载物更多、行走更流畅灵感。
——就是蒸汽火车发明前,曾经时兴过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