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
曹操作为个政治家,其政治思想是丰富,复杂,有时甚至是互相矛盾。曹操政治思想总说来是要“富国强兵,用贤任能”,“富国”是目,“强兵”和“用贤任能”则是达到“富国”目手段。在东汉积贫积弱基础上,提出要建立个“富国”,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富裕起来,无疑是有积极意义。这种“富国”理想,以及达到“富国”手段,在曹操诗文中屡屡有所反映。如《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帮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何有失职?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劳民为君,役赋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许由推让,岂有讼曲?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诗中涉及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等方面问题。曹操认为,天地间人是最可宝贵,但人需要管理,这就需要“立君”。所谓“立君”,就是在全国老百姓之上要有个至高无上皇帝。看起来这是个浅显道理,但在当时曹操却是有感而发。汉末大乱,人民大量死亡,天地间最可宝贵人成草芥般,而造成这种局面最根本原因在曹操看来是由于君主集权被破坏,皇帝名存实亡,各地州牧郡守拥兵自强,互相攻杀,社会秩序因而变得杂乱无章。曹操提出要“立君”,在迎献帝都许后自然有号召大家尊奉献帝意思,献帝是面旗帜,大家都来尊奉献帝,自然就有利于自己扫平割据、统天下大业。当然,在曹操自己,他只是需要在表面上尊奉献帝,在骨子里,他只是要树立自己绝对权威,以便有朝日取献帝而代之,使自己或自己子孙成为真正“君”。但无论如何,“立君”在曹操看来是必要,他要“立君”态度是真诚。
“立君”目是为“牧民”,也就是要统治老百姓。为此,必须“为之轨则”,也就是要按统治阶级意志和需要制定必要制度和法律,让官吏严格遵守执行。还必须设立刑狱,奴隶卖身契可以烧掉,但不能实行普遍赦赎。舜时主管刑狱皋陶,周穆王时主管司法甫侯,执法都很严明,只要像他们那样去做,哪里会有什失职呢?
曹操还要求君王经常出巡天下,在四方边远地方都留下车辙马迹。要考核官吏政绩,提拔贤能*员,把那些昏庸无能官吏撤职,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此外,国君应当节俭,认为奢侈是最大罪恶,节俭是公认美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