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法。当他给玻恩教授看他笔记时,比他年长许多玻恩又惊又喜。随后他们决定合作篇论文,奥本海默答应在巴黎过复活节假期时把自己笔记整理为初稿。但是,当玻恩收到来自巴黎论文时他“吓坏”,这篇论文只有四五页,而且字数寥寥无几。奥本海默回忆道:“觉得这些差不多就够。在看来,点到为止即可。”玻恩最终把这篇论文扩充到30页,在奥本海默看来,这是在用毫无必要或显而易见理论来拉长篇幅。“不喜欢这干,但是显然也不可能跟个高年资作者对着干。”对奥本海默来说,他最在意是论文核心新想法,至于上下文解释和学术上粉饰都是画蛇添足,完全不符合他那极简审美。
那年晚些时候,《关于分子量子理论》发表。这篇合著论文中提出“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实际上更确切地说是“奥本海默近似”,至今它仍被视为利用量子力学认识分子行为重大突破。奥本海默意识到分子中质量较轻电子比原子核移动速度快得多。将更高频率电子运动单独综合计算之后,他和玻恩就可以近似地计算出核振动波函数。这篇论文为此后70年高能物理学发展奠定基础。
那年春末,奥本海默提交他博士论文,论文核心内容之是种氢原子和X射线光电效应复杂计算方法。玻恩建议将这篇论文评为“优秀论文”,他仅指出这篇论文个缺点,那就是“晦涩难读”。即便如此,玻恩依然在评语中写道,奥本海默完成“篇复杂论文,而且他写得很好”。多年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汉斯·贝特说:“1926年,奥本海默不得不靠自己推导出所有计算方法,包括连续态波函数归化。当然,他计算方法后来得到改进,但是他正确地得出K吸收边吸收系数及其附近频率依赖性。”贝特总结说:“即使在今天,这也是相当复杂计算,超出大多数量子力学教科书内容。”年后,奥本海默在个相关领域发表第篇描述量子力学中“隧穿”论文,这个效应指是粒子实际上可以直接“穿过”位垒。这两篇论文都是不起成就。
1927年5月11日,奥本海默参加论文答辩,几个小时之后,他以优异成绩完成答辩。物理学家詹姆斯·弗兰克也是考官之,他后来对位同事说:“出来可真是时候,他都开始向提问。”但是在最后关头,大学校方发现奥本海默没有正式注册学籍,所以他们威胁要扣留他学位证书。玻恩替他出面求情,他向普鲁士教育部谎称“由于经济原因,夏季学期结束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