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可以使们避免历史书写者在描述史实时所夹杂偏见,这点在作者关于晋楚争雄分析中展现得尤为精彩。利用位于晋楚两国中间位置赵国与两国结盟年数、两国主动军事进攻次数与征战距离等定量指标,作者巧妙地捕捉两国实力差异,因为胁迫战略中间国与其结盟能力以及能够主动发起进攻并进行长距离征战能力,都说明该国在各国间政治影响力与军事实力上都更具优势。通过这些定量指标,作者发现楚国在两国争雄中实际更占有优势,而非如些历史学者所认为,晋国是具有主导地位霸主(Zhao2015,120)。
在利用大样本数据推翻既有成见方面,艾德林项研究提供很好范例(Eidlin2016)。他探讨个经典话题:为什美国没有工党?传统“政党反映理论”(ReflectionModel)认为政党产生是对社会已有政治文化、制度与“社会裂痕”反映,而美国个人主义传统、总统制选举体制以及阶级内部分立是导致美国没有产生工党主要原因。为回答这重要问题以及检验传统理论,作者比较美国与加拿大两国工党历史发展路径。美国与加拿大地理位置临近,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也存在诸多相似性,但是美国直未能发展出工党,而加拿大却形成新m;主党(工党),因此两国差异能够帮助们检验之前理论是否有经验支持。为追溯两国工党发展历史,作者首先收集两国1867年至2009年间独立左翼第三党(IndependentLeftThirdParties)支持率数据。<注:"按照该文作者定义,“独立左翼第三党”包括所有不属于主流政党(如美国m;主党与共和党,以及加拿大自由党与保守党),且带有左翼意识形态政党。">通过绘制简单曲线图,作者发现个十分令人惊讶事实,即两国独立左翼第三党支持率并非从开始就有着截然不同发展路径,而是在某个时点之后才出现明显分流。具体来说,在“战”前,美国独立左翼第三党在本国支持率要高于加拿大。从“战”爆发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加拿大独立左翼第三党支持率出现剧烈波动,而美国却相对稳定。关键历史节点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此后独立左翼第三党在美国支持率迅速下降,而在加拿大却不断上升(Eidlin2016,3,Figure1)。这对“反映理论”提出挑战,因为无论是两国政治文化还是选举体制短期内都没有变化。为解释这事实,作者提出“政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