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后半夜是司空见惯事情。这在定程度上是因为晋升往往以工作时间和员工在公司时间长度为基础。[119]参加nomunication(酒局)自然也没什坏处,nomunication是日本人造词,将日文nomu(喝酒)和英语单词communication(沟通、交流)捏在起。[120]当然从技术上讲,所有这些事情女人都可以做,但对她们来说难度要大得多。日本女性平均每天花在无偿劳动上时间为5个小时,而男性仅为1个小时左右:哪些人有时间在办公室熬到很晚,给老板留下个好印象,然后去当地脱衣舞夜总会喝上几杯,互相称兄道弟?答案很明显。[121]
在日本,大多数大公司都提供双轨就业模式,即职业轨道和非职业轨道,这使得女性无偿工作量更加复杂。非职业发展轨道选择主要是行政管理,提供晋升机会很少,被人在私下称为“妈妈”轨道——因为“妈妈们”不适合职业发展轨道需要那种工作文化。[122]再加上生育对女性晋升机会影响(取决于她是否有能力在家公司连续工作多年并以此证明自己忠诚度),无怪乎70%日本妇女在生育第胎后会有10年或更长时间不工作,还有很多人永远退出劳动力大军。相比之下,美国女性这比例为30%。[123]也无怪乎日本在就业方面性别差距位居世界第六,在经合组织中排名第三。[124]
长时间工作文化在学术界也是个问题,而围绕典型男性生活模式设计职业发展体系更是加剧这问题。欧盟份关于欧洲大学报告指出,对奖学金设置年龄限制是在歧视女性:女性更有可能经历过职业中断,这意味着她们“实际年龄比‘学术’年龄大”。[125]《宝宝重要吗:象牙塔里性别和家庭》书合著者尼古拉斯·沃尔芬格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篇文章中建议,大学应该提供兼职终身教职。[126]主要照护者可以兼职,同时留在终身教职轨道上(实际上是将她们试用期延长倍),还可以适时回到全职工作。但是,尽管些大学确实提供这种选择,但仍然非常少见,而且在别处,由照护责任导致兼职工作也会带来贫困问题。
些女性已经掌握主动权。在德国,诺贝尔奖得主、发育生物学家克里斯蒂安·尼斯莱因-福尔哈德意识到,与男博士生相比,有孩子女博士生处在何等不利境地,于是她设立个基金。[127]这些女性是“专注研究人员”,她们孩子白天有别人照看。但受制于长时间工作文化,这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