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南京》不是突破,而是总结。
它与《死火》是相同类型故事,只是在《死火》基础上,对故事结构、语言文字、剧情桥段进行更细致打磨,毕竟写《死火》时经验有相当欠缺和不足,书中粗粝、矛盾、用力过猛之处不少,到《南京》时总结经验和方法,写作时力度比较收着,它整体完成度比《死火》要高,该写都写,按照大纲(序章)推进,最后结局也是开始就定好。
再谈谈故事初始。
《南京》最初灵感来自于新海诚动画电影《你名字》。
当年作者君把电影看完,被“少年与少女在空间上远隔天涯但在命运上紧紧绑定”故事基调所打动,于是心底就产生类似想法——为什不写个这样故事呢?当把《泰坦》完成之后,就把这个想法捡起来,将它填补完整,呈现在各位读者同学面前,就是这部《们生活在南京》。
设定《南京》之初,有过许多选择,包括设想过“女主生存于末日战争时代,”“女主是幸存抵抗者分队战士,在战斗间隙无意间通联过去”此类设定,虽然看上去故事矛盾会更激烈,发展会更曲折,不过最终都被放弃,选择描绘个无人、寂静、孤独未来。
开书之前就和编辑讨论过要写这样个末日,宁静、美丽、生机勃勃而又荒芜至死世界,可以说这是本书创作目标之,就是为这碟醋包饺子。
同样被放弃还有许多剧情设计,有些很有意思,但不太符合故事逻辑,于是被弃用,比如“男女主失联时,王宁发动全南京HAM在频道里接力呼叫寻找”,“密钥有效期仅有十五年,无法越过二十年漫漫长夜,于是人们设计大推力飞船将密钥加速至近光速,利用钟慢效应越过时间”,还有“人类为支援未来,往太空中发射大量核弹时光慢递,在最后刀客降临千钧发之际王者归来,在大气层外拦截刀客拯救女孩”,诸如此类不而足——不过写小说是个做减法过程,内容并非塞得越多越好,在达到写作目前提下,应当让故事更简约。
由于故事初衷来自于新海诚动画电影,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会注意它动画气质——个人认为这本书做部2D动画电影正好,但国内做动画电影人太少,这个强求不得,就静待有缘人吧。
不过《南京》仍未达到预想中目标,作为个非南京土著,要写好这个城市还是太难,仅靠短短几次采风是远远不够。
还是要更深入生活。
最后,特别感谢:
资深HAM、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通信技术军官Lazycat中校、
福建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