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有诗云:“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说便是六朝古都南京。
到铭朝,与唐样实行“二京制”。天子为镇守国门,将京城迁到毗邻北漠顺天府,改名“北京”,而南京所在应天府则作为陪都,保留原本整套皇城、宫殿、坊巷和人员简化过六部衙门。
按说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水土风气上,南京都更适合做为国之都。
其城垣之固、规模之大、据地之广,在有史以来都城中首屈指。
整个南京有四重城垣,从内到外分别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围成都城中极为罕见铜钟形状,是根据“三垣、二十八宿”星象,结合依山傍水地势而建。
钟山龙蟠于东,石城虎踞于西,北有烟波浩渺玄武湖,南有曲水如练秦淮河,这在堪舆上被称为“龙盘虎踞、玉带环腰”,端是块天子定鼎风水宝地。
苏晏搭乘漕船行驶在扬子江中,远远就看见狮子山上阅江楼。拐入秦淮河后,他换乘乌篷小船,在橹声欸乃中过水门,核验过身份后直接进入内城,在通济桥附近下船。
前方穿过通济门,便是南京皇城。
皇城南正门为洪武门。门外左侧是南京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府”,右侧是六部官署。
这就是自己今后办公地点。苏晏路过时特意绕圈仔细看,发现只有五部,少个刑部,不知刑部衙门去哪儿。
洪武门再往内,过外五龙桥,就和京师样还有承天门、端门、午门,之后才是皇宫大内。
如无意外,太子王驾应该驻跸在皇宫内,但苏晏未奉诏命不能再往里走,便请门口守军向太子禀报,自己先去礼部交接印信。
过大半个时辰,朱贺霖急匆匆从宫里出来,连仪仗也不带,单骑匹快马,后面照例跟着疲于奔命侍卫们,直奔礼部衙门。
苏晏交完任命文书,刚拿到印信,正在整理自己日后办公廨舍,忽然听见院子里“沓沓沓”串脚步声,伴随着少年清亮叫喊:“清河!清河——”
朱贺霖把侍卫们喝止在院门外,携着缕寒风雪意冲进厅堂,觌面便将苏晏抱个满怀,兴奋地道:“清河!可想死你!”
苏晏被勒在两条结实胳膊和胸膛之间,有点透不过气。他拍着朱贺霖后背,说:“先撒手……退后几步,让瞧瞧。”
朱贺霖依言后退几步,张开手臂让他看,含笑眉眼间带着些得意之色。
“小爷又长高两寸,咱俩比比?”
苏晏上下打量,发现朱贺霖确长高不少,跟他眼下个头高矮差不多。但因为对方骨架比他大、肌肉也更饱满,从体型上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