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垄断导致社会损失,这部分损失连拥有市场势力企业也没法占有。们称这种社会损失为分配性无谓损失(allocativedeadweightloss)。[4]
拆分、国有化或监督管理:应对不完全竞争
如果市场由少数有市场势力企业主导,z.府可以设法削弱他们市场势力,从而减少无谓损失。
所有手段中最严厉,就是分拆有市场势力企业,借此增加市场竞争。美国z.府就做过。1984年,美国z.府将电信巨头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拆分成7家“小贝尔”(BabyBells)。不过,z.府更常用手段是,禁止寡头垄断企业形成卡特尔并在定价上合谋。z.府也可以将价格压低到尽可能接近完全竞争下价格水平。
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则提出另种挑战。自然垄断可以在电力、水、天然气和铁路产业中发现。如果这类产业有多个供应者,毫无疑问,每个供应者都会铺设自己网状系统,比如管道网、铁路网,生产成本就会剧增,因此,垄断反而最符合成本效益。在这种情况下,z.府可以设立国有企业,并让它不像垄断企业样运作。除此之外,z.府还可以允许私有企业垄断这些行业,但规范其定价,使价格等于单位成本(或平均成本)。[5]
将市场失灵归因于不完全竞争,比归因于公共品或外部性更有争议
公共品和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这点学界几乎没有争议,他们只是对失灵程度有争议而已。但对于不完全竞争是否导致市场失灵,争议就非常大。
如第4章所述,新古典学派将完全竞争视为理想状态,而熊彼特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却认为,完全竞争只会导致经济停滞,不会有创新。企业之所以有创新动力,正是受这种(暂时)垄断利益诱惑。z.府压制甚至打破垄断,就会导致创新减少,科技停滞。他们认为,在“创造性破坏风,bao”(熊彼特用语)中,没有垄断能长期高枕无忧。通用汽车、IBM、施乐、柯达、微软、索尼、黑莓、诺基亚等大批企业曾经都几乎垄断各自市场,大家也都认为他们不可能被打败,如今都丧失昔日地位,有甚至被扫进历史垃圾堆,比如柯达。1
是不是市场失灵,取决于你怎看市场运作
同样个垄断市场,有学派(熊彼特学派或奥地利学派)认为它最成功,有(新古典学派)认为它失灵最严重。垄断或许是最极端例子,但不那极端例子们在这本书里也看到过很多。比如,新古典学派支持自由贸易,他们认为,给定各国资源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