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网上,而且所述内容与真实发生案子模样。骆松通过这三篇《杀人日记》终于明白现场为什会有酒精味,以及为什死者体内血量较般人要少很多,原来凶手每次杀人都会带着白酒,在杀人过程中,将被害者血液兑进白酒后喝下。
凶手在发布第三篇微博文章之后,《杀人日记》就停止更新,H市也没再发生流浪汉被杀事件。凶手在这最后篇文章中,讲述他准备对个老年流浪者下手时产生恻隐之心,最终放弃杀人行动心理过程。他在文章最后,对自己杀害无辜流浪汉表示忏悔,声称自己不该杀他们,而是应该杀真正该死人。这篇文章最后段文字这样写道——
毫无疑问,这次失败,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回到家后开始反思,认为不应该杀那些流浪汉,虽然他们是靠着生存本能苟活着,但社会为什要抛弃他们?不是说人生而平等吗?社会人又凭什不善待他们!
新痛苦随之而来,憎恨自己,为自己挑选目标而感到悲哀。那些被杀掉流浪汉,其实他们活着已经没有意义,维持他们生存并不是活下去信念,而是生存本能,他们比任何人都想死。开始认为杀掉他们是让他们得到解脱,后来意识到,他们并不该死。那为什不能去杀那些该死人呢?
可问题是,谁又真该死呢?心里已经有几个人选。他们该死——认为。
因为这三篇《杀人日记》,警方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凶手先后共杀四个人,在西郊发现第具尸体,其实是凶手杀掉第二个人。而第名死者之所以直没有出现,骆松怀疑凶手在文章中说醉酒后杀死第个人可能也是流浪人员,而他非正常死亡没有引起当地派出所重视,也有可能他尸体根本就没有被人发现。
但当时最重要不是找到第具尸体,而是阻止凶手继续作案,第三篇文章最后段文字引起专案组高度重视——到底谁是他认为该死之人呢?或许他是想自己制定“该死”标准,然后再在人群中挑选目标,又或许,他心里已经有明确杀戮目标,比如他讨厌或憎恨人。
可是从那时起,凶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凶手抓不住,这案子便无法结案,更重要是,这个凶手可能仍然藏身于城市某个角落,正在策划着新杀人计划。他就像是枚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会爆炸。
后来H市又发生几起性质更加恶劣杀人案,刑警队破案重点转向别处,同时,微博网友们对这个连环杀手兴趣也慢慢减退,舆论压力减轻,上级催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