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作家、诗人、翻译家切萨雷·帕韦塞(CesarePavese,有人译为帕维泽,帕韦塞较接近意大利语发音)代表作《月亮与篝火》终于由陆元昶先生译为中文,这是件很值得高兴事。这部小说写于九四九年九月到十月,第二年出版即引起广泛反响,很快于六月二十四日获得斯特雷加奖,作者被认为是战后意大利最伟大作家之。人们普遍认为他与蒙塔莱(九七五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意大利当时最伟大两位作家。因此可以说,这部小说直接从意大利文译为中文填补意大利文学译介方面个空白。
《月亮与篝火》以回忆方式描写鳗鱼回乡之行,故事简单,文字简洁,但内容极为丰富,值得反复琢磨品味。“鳗鱼”是个私生子,不知姓氏和名字,更不知道自己父母是什人,人们以这外号称呼他。儿时他被领养,因养父破产,十三岁就到个农场做工。成年后服役到大城市热那亚时结识反法西斯战士,为躲避当局追捕移民到美国。虽然赚钱,却不能缓解对故乡眷恋,他决定结束漂泊,返回故乡,寻找自己根,寻找自存在感觉,寻找使自己感到安定、赋予生活以意义某种东西。正如小说开始所写:“个人疲倦,于是努力扎下根,为自己创造土地和家乡。”人们认为,这部小说含有很多自传成分,作家于九五零年八月二十六日z.sha后,人们在他日记中看到,作家曾多次自问:到底应采取什样生活态度才能主宰自己命运,摆脱孤独,走向幸福;个人应该为谁而活,为什而活,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因此,这部小说可以认为是作家思考人生价值结晶。
小说以无顺序方式描写这个四十岁游子返乡之行,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从开头到第十三章回忆儿时情景。他返乡后遇到儿时朋友中唯活着人是努托,由他带领着到处看,所见所闻成为回忆由头,回忆不断变化,比较杂乱,像镶嵌画碎片,拼接起来成为幅色彩斑斓风情画。回忆中夹杂着对目前情景描写,展现出物是人非凄凉和过去与现在巨大差异。第二部分由对加米奈拉回忆转为对莫拉做工时期回忆,比前部分回忆较为有序、细致、清晰,也更有逻辑,眼界更开阔:打工劳累、生活艰辛、对异性朦胧关注等等,有时整章叙述个女性故事。鳗鱼到热那亚后接触到大城市,到美国后接触到“新世界”,这是与自己原先世界完全不同世界。在那个新世界,“所有人都是私生子”,人根没有价值。返回故乡后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