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这个不俗乡下地主用种过来人智慧,语重心长地对曾国藩说:你官是做不尽,你才是好,但不可以傲,满招损,谦受益,你若不傲,就更好。
1834年曾国藩来到天子脚下后,他耳边萦绕,直是这段教导。在个二十四岁年轻人眼中,京城充满神奇和未知。这个颓败却不失气派帝国政治和文化中枢,有碧如洗蓝天和白云,有崔嵬红墙以及气象万千皇家园林,有谈吐文雅见识不凡*员,以及无数从天南海北汇集人才俊杰。切都充满着期待。从跨进京城第天开始,曾国藩就在内心立下誓言,定要竭尽全力跻身此列,以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在长沙郡馆,曾国藩住下来,虽然11月北京天气异常寒冷,但对于二十四岁曾国藩来说,内心中却因为有着这样志向,燃烧起熊熊火焰。
1835年顺天会试考题很不对曾国藩胃口,曾国藩云里雾里地阐述番观点之后,出考场时神情颓然。当年,因为皇太后六十大寿,朝廷决定例加恩科次,这样,就还有第二次机会。曾国藩决定会试后继续留京读书,准备接下来恩科考试。第二年在北京恩科考试,曾国藩同样名落孙山。对于踌躇满志曾国藩来说,两次落第,无疑从头浇两盆凉水。曾国藩觉得自己就如科举考试长鞭驱使下头无助羔羊样,而功名则如天边火烧云样遥远。此时,在京城住两年曾国藩在经济上也已山穷水尽。落第让曾国藩对景仰不已京城失去幻想,甚至,还暗暗滋生出怨恨和愤懑。当然,这个湖南青年更多是他面对高大红墙不屈。曾国藩人生就是这样走到个隘口。对于此时曾国藩来说,除回到湖南,已别无他途。
落第曾国藩只好带着满腹惆怅踏上归程。由于心情不好,曾国藩顺着大运河路游历。到江苏境内,曾国藩想起老乡易卓梅正在睢宁县当知县,便去拜望。易卓梅见到曾国藩,非常高兴。曾国藩从易卓梅处借百两银子后,经清江、扬州,溯长江西上而归。过金陵时,曾国藩在夫子庙看到书肆里有套《二十三史》,不由为之心动。数囊中银两,如买书,回家路费就不够。曾国藩不由望洋兴叹,几欲离去,却又恋恋不舍。最后,曾国藩将自己所带四季衣物全典当出去,这才背着重重套书回到湖南老家。由于是借钱,回家后,曾国藩直不好意思跟父亲说这件事。不久,曾麟书得知原委后,不仅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很高兴儿子举动。曾国藩更受激励,整日待在屋子里,足不出户,晨钟暮鼓,读遍诸子百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