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柴荣句话;不然郭绍还敢抗旨不成?
但柴荣意志,并不是定要郭绍留守河北;而是觉得郭绍部本来就在涿州前线,加上听赵匡胤“推荐”,因此觉得郭绍留下是最妥当选择……但如果让柴荣觉得郭绍不是最妥当人呢?那皇帝极可能会另行部署。
所以,郭绍逻辑、便是想影响柴荣判断,把自己变成不适合留守人;还替柴荣想好更适合人选,那便是韩令坤。
第步设想,先渡过拒马河去;让韩令坤在岐沟关守拒马河。韩令坤龙捷军左厢在岐沟关那位置、又按兵不动没受损失……显然比刚刚经历大战,“损失惨重”“将士疲乏”已经逃回拒马河郭绍部更适合留守河北。
怎回拒马河南岸去?胆小点可以请旨劝说……但郭绍为防夜长梦多,打算直接先斩后奏、跑再说;面请旨,面跑路。
因为有在涿州歼敌“万人”北伐首功,郭绍有胆量以功抵过。而且他已经禀奏前线情况,为“防止全军覆没”临机决断退兵,到时候最多说他误判战机、有渎职之嫌,至少不是难以饶恕大罪……会被怎处罚,也是有经验可循;前年淮南之战,李谷先锋就是从寿州城撤军回到正阳。结果皇帝大怒,斥责他误判战机,但并没拿李谷怎样;而这回郭绍立这大战功,“误判下战机”也不会有啥事。
眼下郭绍便是准备先实现自己第步设想,迂回与柴荣旨意周旋。正面冲突是找死,大周朝没人有实力和威望和柴荣正面斗。
……郭绍抬头看向南方,手摸到腰间那人亲手刺绣腰饰,心道:皇后谆谆叮嘱话,时刻不敢忘;但只能这做,实在没有别办法。
皇后肯定也希望他用这种妥善办法,她无数次信任郭绍能把事儿办好。这次也不会例外吧?郭绍觉得自己所作所为能让她满意……不然,现在这种情况,还有更高明妙计?
“北面辽军主力有动静没有?”郭绍已经连好多次问这句话。
李处耘负责派斥候监视北面,忙道:“暂且还没动静,至少现在还没有进入数十里范围内。”
郭绍看眼帐外黯淡光线,轻轻说道:“今天太晚,辽军应该不会来。”
明天呢?
郭绍再次想起柴荣与辽国主大军决战后,如何退兵法子。当时周军主力决战不利,是趁傍晚辽军退兵后,出其不意连夜向南撤退,以至于辽军反应过来时已失去追击战机……周军骑兵照样跑得飞快。
柴荣及周军大将是身经百战很有经验武夫,郭绍相信他们能耐,觉得自己应该学习他们跑路法子;虎捷军跑得没骑兵快,但敌军在好几十里、百里之外,距离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