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眠。喜欢这样生活”。
想要在经济上摆脱对男性依赖,是促使年轻女性去工作原因之。但是如果幸运话,女性能在她们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中获取相同动力:激情、目标、回报与认同。对女性而言,追求教育和职业上人生理想,不仅与金钱有关,还激起女性对生命无限热爱。
19世纪单身医生伊丽莎白·布莱克维尔曾写道,“工作是多美妙——它是有灵魂!想象不出还有其他东西,能像工作这样提供给女性所需之物。在所有人际关系中,女性都得做出让步,牺牲些自己东西……然而,真正工作意味着彻底自由,是自完全满足”[10]。
科妮莉亚·汉考克(CorneliaHancock)用亲身经历回应这种“满足”。她成长于新泽西州个贵格会教徒家庭,从小她便被教育说,她生来就是要嫁为人妇。1863年,也就是她23岁时候,她去葛底斯堡当名志愿者护工,那里因为战争而血流成河,尸身糜烂,她晚上就睡在露天简易床上。“感觉以前人生像是虚幻,”她在家书中写道,“觉得重生……像名军人样昂首阔步地走路,感觉到生命充满力量,这是在家从未体验过……也无法解释为什会这样,但就是觉得自己生气勃勃。”汉考克后来在南卡罗来纳州为那些解放奴隶们开间学校,同时她还创立费城儿童救援会。她终身未婚。[11]
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兴起后几十年间,大量中产阶级女性深受鼓舞,她们勇敢离家赚取薪酬、寻求自价值实现,蜂拥至学校和其他工作场所。2010年,女性已经成全国就业市场主力军,其中51%管理层职位由女性担任。美国范围内,大约有三分之医生和45%律师为女性。[12]如今,高中毕业女性已经比高中毕业男性更为常见,获取医学和法律学位女性人数与男性大体持平,取得硕士学位女性人数已经超过男性。拥有学士和硕士两种学位、拥有法律和医学专业学位,以及被授予博士学位女性占比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点。[13]
但是女性对学业这种巨大热情,并不只是发生在千禧年偶然现象。创建于1892年芝加哥大学,到1902年时,女学生数量就已经超过男学生,获取优秀毕业生称号女学生更是远远多于男学生。由于担心被当作是女子学校,芝加哥大学曾实行过段时间性别隔离政策。[14]同样压力也落到斯坦福大学头上,斯坦福大学成立于19世纪90年代,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