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距离产生美感,反倒都有观察下对方兴趣。
子路本来在鲁国给季氏当宰,听见孔子在匡城被抓,辞职着急赶来。他已经听到些孔子和南子传闻,很不满,说您老这次搞不好,就跟宋朝公子个名声。
孔子急得发誓,说要干什坏事,老天也不会放过!
但这事儿后人不肯放过。大家都喜欢绯闻,特别是名人、道德先生绯闻。新文化运动以后,孔子老家曲阜学生,排演过出“文明戏”(话剧)《子见南子》。戏里面,孔子和南子是撩开帘子见面,孔子把见面礼——块玉,亲手递交给南子。
那时,贵族送礼经常送玉。学生演戏拿块香皂当玉。香皂是洗澡用,有些暧昧色彩。鲁迅小说《肥皂》,讲位道学先生,路上看见乞讨姑娘,脖子上有泥垢,就联想,拿块肥皂“咯吱咯吱”洗洗,姿色应该还不错。观众看孔子送给南子肥皂,联想应该也不少。
但对孔子来说,这些都是无妄之灾。他对女人态度,虽然比不上不娶老婆和尚、神父,但也差不远。
孔子对女人,有句很著名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7跟她亲近,她就想要平等,还要操控丈夫(那时默认男女是不平等);跟她疏远,她又肚子怨气。
关于小人,孔子还说过很多话,但关于女人,好像就这次。拿女子和小人相提并论,是对女性歧视,很多人都批判过,这里不用多说。
有人为维护孔子形象,故意作曲解,说孔子意思是,女人要是嫁给小人,就没好日子过。还有人更有创意,说是孔子感叹女人生孩子(小人)太困难,还推测孔子夫人是难产死。这些都是过度发挥。
孔子自幼跟着单亲妈妈长大,家里还有姐姐,成家还有女儿,他生活环境里不缺女人,不过他照样对女人很隔膜。他拿女子比小人,更多是从夫妻关系得来。孔子和夫人过不到起。
孔子夫人很不幸。《礼记》记载,孔夫人去世后,儿子孔鲤(字伯鱼)服年丧,然后有时还哭。次孔子听见家里有人哭,问身边学生:这是谁在哭呢?
学生说:你儿子孔鲤啊。
孔子说:哎呀,这也太过分吧!
孔鲤听说,就不敢哭,也不敢穿丧服。8
按规矩(还是孔子自己倡导规矩),儿子得为母亲服丧三年,哭又有什不对?
朱熹有注解:“伯鱼之母,出而死。”“出”是被赶出家门——孔子已经和夫人离婚。孔夫人没死在孔子家里。这夫妻俩最后是彻底过不到起。孔鲤为被赶出家门母亲服丧年,大概也是孔子制订变通规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