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发现青花瓷,那可能是明代、清代,也可能早到元代。再往下挖,也许会看到“开元通宝”,这就有可能是唐代地层,但是也不定,因为晚期地层也有可能保存早期器物。再往下挖,层层直到挖到生土层。已经发掘每土层遗物都要分开记录,及时贴上标签,分别保存,不然回到室内就无法整理。还要同步照相、测图和记录,挖掘过程和发现遗物都要记录在案,这样最后整理出考古报告得出结论才能有根有据。
石窟考古,是从考古学角度研究石窟,对于敦煌学主要研究对象敦煌石窟而言必不可少,因为它是深入敦煌石窟研究基础。那,怎做敦煌石窟考古呢?
业师宿白先生有个外号,叫“活字典”,无论是文献还是考古,你问他什他都能给你解答。涉及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遗迹和遗物特别庞杂,如墓葬、古建筑、古遗址、城市规划、瓷器、窑址、丝绸……他博学多才,什都能讲授。想,有这位师长,真是太幸运。
早在还在读中学1957年,在文化部高度重视下,由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亲自主持,制订编辑出版《敦煌石窟全集》计划,由当时全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学家、艺术家等20人组成编委会,当时宿白先生是编委会中少有几位青年编委之。编委会先后开过三次会议,出台出版规划纲要、选题计划、编辑提纲和分工办法等文件草案,说明编写、出版部系统地著录敦煌石窟全面资料出版物重要性和必要性。诚然,当时想做实际是“敦煌石窟记录性图录”形式,不同于现在敦煌石窟考古报告,又因当时没有考古人员参与这项计划,工作很难展开。
20世纪60年代,宿白先生带北大学生到敦煌实习,特地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做系列专题讲座,共讲七讲,这就是今天文物界广为人知《敦煌七讲》。正是在这次系列讲座中,宿白先生首次提出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系统阐述理论和方法,为建立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奠定基础。
宿白先生将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以及田野考古发掘遗迹和遗物科学记录,与对全国石窟长期调查研究实践结合起来,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和思考研究后创立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在《敦煌七讲》这个系列讲座中,他提出许多创见。
他石窟考古研究观念,改变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内外学者都用美术史方法调查研究石窟寺佛教遗迹状况,为国建立用科学考古学方法调查、记录和研究石窟寺佛教遗迹基本理念和方法,对于全国石窟寺研究具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