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坠溷飘茵。
这其实很像中年体验。在种最为幸运情况下,当年轻时所有理想都成为现实固定下来,成为历历可数成就,却会另外产生种不可捉摸、无法被禁止烦人意绪,在不期然中闯入心田。你会忽然间觉得好像青春中最重要东西逝去,甚至说不出那是什,就好像杨花只有经过眼前时才是团银白飞絮,飞得稍微远些就看不到。可就是这样些无可捉摸飞絮让们感受不再单纯。
当们结束青春、进入中年时,会产生“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或者“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遗憾。们轻视已有成就,而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失去可能性上。在中国诗歌中,这种理想化青春时代而贬低中年时代倾向更加强烈。们文学不太讲成熟情感,也许是因为在生活中被要求得太成熟,所以文学做出反向补偿。而晏殊恰好是比较多地书写中年心境诗人。
这首词下阕完全是支美妙平衡之舞:“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这是夏季到来时感觉。夏天和春天有不同任务,春天任务是向外探索,到夏天,们要处理是怎样把暑热隔在外面,自己安静地待在“翠叶”和“珠帘”之内世界。
是完全屏蔽外在声音,还是追逐楼外诱惑?在翠叶之内书轩里,可是知道叶后有黄莺在啼叫;在珠帘之内阴凉中,可是知道帘外有燕子在呢喃。享受着这些喧闹与诱惑,因为它们是生机体现,但又能放慢行动速度,进入警觉、清明觉知状态。因此,更细微运动被纳入他视野,这就是“炉香静逐游丝转”。
炉香与游丝静逐终日而不互相缭绕,前提是观察者静定。同样,旦观察者窥莺逐燕,“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景象也将不复存在。这几句看起来是写动态,实质在写种正念般内心修炼。据说觉知心灵是自由和稳定,蒙尘心灵则如心猿意马,任何感官撩扰都可以让它奔走流宕,人因此成为欲望奴仆。晏殊几乎表达觉知心灵清明状态,对莺声燕语、游丝飞絮所代表无数可能性都有所知觉,可又能将之化为生命背景,而不必去追随其中任何个诱惑。这种平衡真是不起涵养功夫。
平衡是比长跑耗能更高运动,因为每块肌肉都要被调动。如果们不认为之前诗句中蕴含复杂冲突,又怎样解释“场愁梦酒醒时”疲惫之感?只不过有些人内心冲突投射到外在世界中,闹得天崩地裂、吵得死去活来,而晏殊冲突完全发生在自己心灵容器中。这有点像其他人精神分裂表现为寻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