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也害怕中国竞争,这主要是因为,与他们不同是,中国棉花工业“完全不受工厂限制性法规约束”。74
即使是在低成本劳动力情况下,中国棉产品制造商也明显偏好最便宜工人,即妇女和儿童。到1897年,这些纺纱厂79%工人是女性,15%工人是14岁以下男孩和女孩。如前所述,虽然在19世纪初妇女还不能进入工厂,但是到19世纪90年代,农村发生很大变化,再加上廉价进口棉纱变化,妇女开始成为劳动力。无论是女是男,农村移民都是劳动力核心,他们往往是直接从农村雇来,还往往面临着重大胁迫。工厂里大权在握男性工人,也就是所谓“拿摩温”,收取“礼物”才肯雇佣他们。工人,特别是妇女,往往是卖身,因为非常贫穷家庭会把女儿卖到工厂做工,她们工资至少部分由他人控制,其地位与卖身劳动非常相似,而且很难逃脱。75
中国棉花产业崛起另个决定性因素是z.府支持。z.府认为,中国需要棉纺厂来抵抗外国压力,他们利用有限国家能力为这些企业提供战略支持。就像在日本和其他地方样,z.府这样做是因为受到来自越来越有组织、已经动员起来城市经济精英压力。中国z.府通过在棉纺厂派驻强有力警察部队甚至军队来镇压工人集体行动,帮助降低劳动力成本。20世纪20年代,上海棉纺工厂主在国民党领袖蒋介石支持下,谋杀数以千计左翼劳工领袖。但国家在其他方面也很重要。它有时授予某些企业垄断权以吸引资本,有时国家也会提供位作者所说“官僚资本”,使工厂得以开办。省z.府承诺低税收和其他支持,还会提供贷款,有时甚至还提供机器。但是,z.府财政能力还有力量都相当有限,尤其是因为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背负赔偿重担。直到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者呼吁抵制日货,然后在1929年后,中国恢复1842年即失去关税自主权,中国工业家才开始有效地竞争。76
与日本或世界其他地区情况不同,中国对棉纺厂投资很快就与国际投资结合,最终被国际投资所取代。外国资本如此不寻常地深入渗透原因是中国国家弱点:如前所述,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明确允许外资在中国建立工厂。条约签订两年后,第家外资工厂开业,到1898年,上海已经有4家这样工厂。许多人纷纷相仿。其中些工厂利用英国和德国资本和专业知识,但绝大多数属于日资企业。
最终,日本棉花产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