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郎宋齐愈见事情僵住,连忙偷偷询问出使过金军营地王时雍,金人到底最喜欢谁。王时雍告诉宋齐愈,元帅们最喜欢张邦昌。宋齐愈立刻将“张邦昌”三字写在纸上,出示给大家。由于有人带头,众人心里石头终于落地,纷纷表示同意,于是张邦昌就被定下。[3]
在当天给金人信中,虽然是以留守孙傅名义写,但实际上,孙傅并没有参加会议。皇太子出城时,孙傅要跟太子起出城,被范琼拦截。当晚他就睡在城门下,等待金军允许他出城陪太子,从此不再参与政治活动。另位大臣张叔夜也没有签字。所以,送给金人报告上就少这两位最重要大臣签名。
二月十二,金人将孙傅与张叔夜两人带到青城,询问为什没有签字。张叔夜后到,见面,金人就告诉他,孙傅由于不肯签字已经被斩首,如果他不肯签,也会被斩首。但张叔夜表示宁肯死也不签。[4]
事实上,孙傅并没有死,金人只是想逼迫张叔夜罢。二月十三,金人将孙傅家属带走,决定带他们北上,从此两人再也没有回过汴京城。[5]
失去两位最重要大臣,城内*员首领换成吏部尚书王时雍和户部尚书梅执礼。其中王时雍由于与金人直接对接,更是主导者。
二月十三任务是写份公开推戴状,不仅要有文武百官签名,就连百姓代表也要联署。其中百官赴秘书省签字,士庶僧道代表去朵楼,军民代表赴大晟殿。[6]推戴书是军器少监王绍起草。[7]为防止别人不好意思签名,王时雍首先做表率,大笔挥写上自己名字,剩下人看,也都服从安排。
但这次又有个人拒绝签名。这个人由于后来名声太坏,甚至人们都不愿意提他反抗金人这件事,而且流传着各种版本,说明他是歪打正着出名,这个人就是秦桧。
个版本是这样,宋代有个官僚阶层叫作谏官阶层,他们平常属于最激愤人群,动不动就要给皇帝提意见。在百官签名推戴新皇帝时,谏官们议论,作为帝国良心,不能不发声就让事情过去,他们决定起草封信给两位元帅,要求立赵氏后裔为皇帝。信写好后,开始联名。恰好秦桧是御史中丞,也就是御史台台长,官阶最大,就把他排在第个。但秦桧本人却并不情愿,只是因为同僚胁迫,不得不签。[8]这封信于二月十三送到两位元帅手中,元帅们大怒,之前他们已经下令禁止谈论立赵氏,竟然有人还敢冒犯。二月十四元帅派人将秦桧捉拿归案,从此秦桧也离开都城。[9]
当然这个版本只是激愤之辞,从现有证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