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正原是村里名轿夫。
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过世。他父亲赵永贵是个酒鬼,每天靠挖树根得来点钱,差不多都被他换成酒,喝到肚子里。赵德正五岁那年,父亲在吐满满钵头鲜血之后,趴在桌上死。村里那些有见识人凑在祠堂里合计,就由赵锡光做主,把他们家两间破砖房变卖。大部分钱用来还债,剩下几文铜板,连棺材都置办不起。最后,他们好说歹说,从更生父亲手里买下个旧衣橱,把中间槅板去掉后,将赵永贵尸体斜塞进去,草草安葬。村里人觉得帮人应该帮到底。过头七,他们就派人把赵德正送到江北高桥,让他去投靠开豆腐店舅舅。没想到,不到个月,赵德正又从江北回来。多半是他娘舅嫌他累赘,不肯收留他。
这个瘦骨嶙峋孩子,连裤子都没有,成天在村子里晃荡,时间长也不是事。几个好心人又来找赵锡光,让他出面拿个主意。那时,赵锡光因小老婆冯金宝刚生个死胎,心绪正恶,就对来人蹙眉道:“俗话说,救急不救穷。他们家事,已替他料理停当。他嫡亲娘舅不要他上门,有什办法?随他去吧!”村里人只得转过身来去找赵孟舒。孟舒略思索,就对来人建议说,不妨把这孩子安顿在祠堂里。看守祠堂三老倌,八十多岁,也正缺个帮手。事情就这样定下来。老人们因记挂着这个没爹没妈小可怜,家里有好吃,总要匀出点往祠堂里送。到刮风下雪冬天,村里穷人家孩子也不定个个都有棉裤穿,赵德正倒是样都不缺,虽然是旧,却也足以御寒。
大概是因为吃百家饭长大缘故,德正成年后反而比般孩子长得敦实健壮。他是村里仅有两个能把碌碡举过头顶人之(另个就是赫赫有名小武松)。他平常除给人抬轿之外,偶尔也会在邻近各村给人打短工。有时,也会帮人抬棺材。赵德正平常不爱说话,但性情刚烈。不论哪家有事请他帮忙,他总是随叫随到,分文不取,村里人倒也心安理得。每个人心里盘算都是样:既然众人合力将这个孤儿抚养成人,如今已经到他回报村人时候,让他卖点力气,理所应当。
转眼间就到九五〇年初。村里来土改工作队。他们召集全村男女老幼到祠堂开大会,推选农会主任。邻村为争当农会主任而打破头事时有所闻,但在们村,情况恰好相反。大会连开三天,就是无人愿意出头担任农会主任职。工作队干部们分头上门,挨家挨户地调查研究、说服动员,最终仍然筹莫展。到后来,就连村民大会都开不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