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都是公平。
激荡情绪在刘骥辛心中越来越大,几乎让他热泪盈眶。他心绪复杂万千,想起自己从前为踏上仕途做过所有努力。
千辛万苦,他才走到如今地步,而他已经算是幸运。还有更多更多人因为想要做官而家财散尽,妻离子散。
可现在,只要能通过选拔,就能成为元里手下个*员。放在以前,这是刘骥辛梦里也不敢想象好事,他时欣喜时又悲哀至极,欣喜于这样方式无疑能让出身不好人有向上爬机会,悲哀于他以往磕磕碰碰之时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机会。
刘骥辛甚至对将要经历科举学子们产生艳羡之情,羡慕他们能够有这样机会,个简简单单就能做官机会。
刘骥辛突然想到个早已死去人——肖策。
若是肖策活到现在,发现自己追寻辈子官位如此触手可及,应当也要泪流满面,不敢置信吧。
要是能知道今天,他那时还会陷害主公吗?
他深呼吸口气,压下千万种情绪,当即道:“主公此法极好,属下认为可成!”
郭茂、汪二、邬恺、元单等出身不好人立刻应声,他们态度火热,积极地表明对科举支持。
在场之中不是没有出身较好人,比如詹少宁,比如周公旦和贾青。
但他们不管心中如何想,面上都没有反驳,也接受这样选拔人才方式。
不过此时,他们所有人都以为这“科举”只是元里因为人手急缺而应急使用办法,应当只此次。
很快,闻公国将会在邺县举办科举事便传出去。
犹如滚油中倒入滴水,这个消息如火烧般瞬间传遍北方州郡,传播速度快到令人咋舌。
听到这则消息学子们或惊或喜,但大部分人在思虑之后便立刻收拾起行囊赶往冀州。
识字人在北周之中是很小部分,但在这小部分之中,掌握官位只有那些顶尖士人豪强。
大部分识字有才华学子中,肖策、刘骥辛这样人占大多数,连元里这个县令之子都堪称寒门,想要做官都要千方百计,更别论其他人。绝大部分学子只有两条路能走,要去做幕僚门客,要拜大师做众多弟子中个,找关系让自己能够得到举荐踏上仕途。
这两个都很难,想要出头便是千军万马之中走独木桥,真正没有退路独木桥。
但现在,有这样只需要证实自己才学便能做*员机会,出身不好学子怎能放弃?
更何况如今天下大势尽在北方,他们连犹豫都没有便匆匆往北方赶去,因为他们知道,前来赶赴科举人绝对会越来越多。他们想要抢占先机,就要放手搏。
即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