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她读时如何怀念她父亲在相同时代所遭遇战争,可见同样感情是不外国界。
九九五年秋季号主题“自然之美与情”,是受刘克襄散文集《小藤鼠看法》触动,以如诗散文书写自然界生灵。是个纯净心灵对大自然、对生命看法:同时又受到陈煌《鸽子托里》启发,开展自然知识视野。这两本书至今仍是珍藏。天生万物,生存奥秘之美,在三、四十岁这样年轻作者笔下,充满诗意关怀,不仅出于热切保育观念,更是目睹所谓文明对生态破坏无奈。这样写法,也许只有现代台湾才有。台湾地少人多,文学对土地之爱常充满感谢与珍惜,而这种温柔、悠闲心情,只有安居岁月才有。认为近几十年山岳、海洋、生态保育作品是现代台湾文学特色。这本季刊发行近四十年。对台湾文学可说是座忠诚坚固桥。未来研究台湾文学史人,当会与们在这桥上相逢。
即使没有“们台湾”使命感,翻译本身实在已是个相当迷人工作。但是,必须当你已能达到两种语言很高领悟层面,可以优游于两种文化情境。进出自如,才能做文学翻译,字典反而只是种辅助,种验证而已。和这个团队快乐相聚、工作,谈文学内行话,有时默契于心,进而关心彼此。虽然“耽误”创作岁月,却也是愉悦充实。对于年轻译者,应该是更有意义。
为笔会季刊奋斗九年,加上前面兰熙二十年,后继者八年,已经英译短篇小说四百多篇,散文三百多篇,诗近八百首,艺术家及作品介绍百三十多位,几乎很少遗漏这三十七年台湾有代表性作者。国际笔会总会每年两期刊物。几乎每期都有台湾作品转载,有时封面也用们图片,如九九三年秋季号“野塘残荷”。不知会不会有天,有人写国际文化交流史,写到“们台湾”曾这样坚定地随着季节更换,以精致素朴面貌,从未中断地出现,而赞叹们这份持之以恒精神以及超越地理局限文化自信。
在那许多年中,当然知道所有努力中缺少长篇小说英译,就缺少厚重说服力。所以九九0年。文建会主任委员郭为藩先生邀集“中书外译计划”咨询委员会时,欣然赴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建议,大家开出待译书单、可聘译者和审查者。开会十多次,每次郭主委都亲自主持,认真倾听,讨论进行方式,文建会也确实编列预算。突然郭先生调任教育部长,接下去五年内换三位主任委员,每位新任者都邀开同样咨询会,但都由个副主委主持,先把前任会议记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