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般状况下,你会给本书几次机会?
就经验而言,大概在书店里拿起来翻过,还不能吸引决定把它买下来话,之后除非是很信任朋友大力跟推荐,否则大概此后跟那本书就要相见不如怀念。
不过,却给《姑获鸟之夏》三次机会。
次是在书店里看到它被排在新书案头(曲按:这是指九九八年时报繁体版本),但拿起来翻翻觉得不是喜欢小说类型,就随手搁着;次是大上听到推理同好会学长介绍到这本书,也就好奇买来看,努力撑着眼皮看完第章,就决定放弃这本书,原因无他,这实在是不太像当时认知中推理小说啊。
第三次在大升大二那年暑假,某个失眠夜晚无意间抓起这本书来啃,不知哪个关节被打通,忽然间猛烈地爱上这本书以及这个作者。于是隔天赶快跑到书店去把接下来《魍魉之匣》买下来,在第时间读完后并且用力地期待接下来其他作品中译本。
这盼,就盼八年。
好漫长过程啊,但是如今想想,《姑获鸟之夏》之所以能给目前体会过最为曲折阅读经验,主要还是因为它是本并不是那容易“目然”小说,尽管是个好故事,却有着过于深刻内涵与超乎读者想象世界观,完全挑战过往推理小说观念。
在看来,《姑获鸟之夏》似乎是京极夏彦想要用来挑战西方推理小说价值观记重炮。
当推理小说发展史不断跟们强调理性、逻辑多重要时,京极堂轻描淡写地告诉们脑是不可信;当推理小说规条中有着“不可出现超能力事物”时,这本小说从头到尾都由个妖怪贯穿全场。当记忆和目击者全都变得不可信时,推理小说所存在根基究竟还存在吗?
基本上,推理小说是个不折不扣西方产物,如果把这个类型小说与西方思潮发展比较之后,会发现相当有趣部分:推理小说出现主要是立基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当时强调理性和人权进入推理小说,强化逻辑思考重要性同时,也成就侦探角色。之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工业g,m,不但促使城市出现,也让犯罪有不同风貌呈现,于是评论者才形容推理小说是“描述城市诗意”。
在这种状况下,日本推理小说家不断地尝试突破过去西方立下推理典范,从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开始,直到社会派兴起又衰败,都创造番新局面。即使近代小说家也在寻找在进化契机,岛田庄司从神话中汲取养分,希望将日本推理小说推向世界舞台,绫行人从日文暧昧性中找到灵感,让“叙事”本身成为谜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