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所污坏,即当直而行之;若小有污坏,即敬以治之,使复如旧。
——程颢
殿试过后,何涣无心旁顾,埋着头匆匆赶回家中。
路上他都在反复回想所答题卷。街市人闲谈时,都言当今官家只知风月享乐,日夜纵情声色笔墨。此次策题,是天子钦制,从题文中来看,天子心中其实还是在挂念天下,思虑治国之道。而且,对于登基二十年来所推行新法,已觉不妥,决意要损益更张,寻求治世良方。今年重开科举也正是为此。
何涣父亲生性淡泊,并不愿出仕,但何涣自幼受祖父熏染,对于国家时政,始终在关注思索。祖父仙逝后,守孝三年期间,他身边并没有师友探讨,来京之后,学里博士及同学也大都死守学问,不问世事。他便独自旁观默想,多年下来,也慢慢有套自家见解。今天题目似乎特意为他而设,因此,提起笔气呵成,将心中见解悉数道来。
他正在回忆所对策论,忽听后面有人唤他,回头看,瘦瘦矮矮,眼细鼻窄,是府学同学葛鲜。
在礼部省试中,葛鲜中头名。葛鲜是汴京人氏,家境寒微,读书勤力,府学几年,他直暗中与何涣较劲。何涣却从未在乎过这些。于读书上,两人也志趣不同。当年王安石及其子著写《三经新义》,后来学校传授经书便以《三经新义》为准,古今各家都废止不用。葛鲜读书时,除《三经新义》及王安石文集,其他概不读。何涣却自小立志要遍览古今群书。因此,两人几年同学,只偶尔有些言谈交往。
“何兄今日必定文思酣畅、下笔激扬?”葛鲜笑容微酸。
“哪里,只是将心中所想,书之笔端而已。”
“此次策题,官家意思委实难测,让好不踌躇,都不知该如何下笔。”
葛鲜苦起脸,何涣知道这苦是真苦。策题中对新法已有疑虑,葛鲜自小读书都只认新法,这回自然感到为难。他看着葛鲜瘦皱脸,微有些同情,但随即想,葛鲜虽然读书窄,但钻得极深,再差也不会不中,只在名次高低而已。
这时也正好走到汴河大街两人分路处,他宽慰两句,便叉手道别。
回到家中,齐全夫妇早已候在门边,见到他,忙起问考得如何,他只笑着答句“不坏”,随即回到书房,提笔展纸,将今日所答默写下来。
臣对。《彖》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儒曰求实,道言致虚,何者为是?何者为非?儒为有为,道为无为,何者可宗?何者可依?今天下众议如沸,难衷是,绍变纷争,莫知其可。岂不知《系辞》又云:“天下同归而殊途,致而百虑。”老子亦云:“知常容,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