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真能考中秀才,这辈子路就非常好走。就算不能中举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比如抄袭诗词士林扬名;比如熬资历成为老贡生,去国子监读书选官;比如依仗士子身份包揽词讼收取好处……
王魁摇摇头,仿佛看到误入迷途人,对方应物诚恳说:“贤侄听句劝,虽然只是秀才,但也是千难万险,你父亲当年废寝忘食地用功,然后再加上邀天之幸才得以进学,就这还折损部分家业。你万万不可执迷不悟,在这上头孤注掷荒废自家生计。”
方应物觉得王魁话不对头,简直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别人是别人,但他可不是般人!
他两世为人接受过七年古典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六年大学教育,具有明代政治史、社会史专精明史专家!
虽然术业有专攻,他不是最擅长写八股、考科举,肯定无法与全国顶尖科举精英去竞争席位,但在这种山区小县考个秀才总该不难罢。
方应物遂傲然道:“不瞒王叔,放到文风鼎盛大地方不敢说,在本县对进学还是有六七成把握,值得去试试看。”
他竟然敢说有六七成把握?王魁听到后瞠目结舌,极度震惊道:“贤侄豪气干云,绝非池中之物也!壮哉,壮哉!”
方应物有些不可思议,这王魁反应似乎有些过度。
又见王魁抚须感叹道:“想淳安县自李唐以来,科举鼎盛,人才辈出。看过县志记载,历代至今出过二百余名进士。
仅国朝定鼎以来,淳安县就出过三十名进士,特别是自永乐朝起,几乎每榜都有两三名淳安籍进士。
而且现今当朝首辅商辂也是们淳安县仁寿乡芝山人,在正统年间连中三元,更为吾县荣耀!
可那都是别几个乡,们花溪两岸从未出过文魁。贤侄勇气和胆量实在让钦佩!可惜此处无有好酒,否则当浮大白为贤侄功名之路壮行!”
二百?三十?每榜两三个?几滴汗水悄然地从方应物额头渗出来,他心在流泪……
他居然不知道,淳安这样山区小县,应该是教育文化很落后,怎会这样恐怖加变态?这不科学啊,让不掌握情况他彻底判断失误。
连中三元商辂大神他是知道,可忽略商辂也是淳安人哪。
可叹方应物虽然精通明史,但也不可能穷尽浩如烟海所有地方史志。过于自信他,却没料到事物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而他所在淳安县就是比较特殊个……
同时今生记忆支离破碎,住在深山村中见识也很狭窄,实在缺乏有关信息。
此时方应物已经木然到没有思维能力,只想不顾体面地骂大街。
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