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很简单实验,任何人都能做。”
:“哎?是吗?那你现在做给看!”
量子物理教授:“别急,等把理论知识贯彻完。咱们先说第步:假设啊,假设你在这个门上弄出个竖长条缝隙来,站在外面用手电向里面照射,你关灯在屋里看,墙上会有1条光带对吧?”
:“对,怎?”
量子物理教授:“好,现在假设门上掏2个竖长条缝隙,还是站在外面用手电筒照射,你会在屋里墙上看到几条光带?”
看着他:“2条吗……?”
他在关灯前神秘地笑下,然后打开手电筒,用那张有2条缝隙硬纸挡住光束。墙上出现系列光栅(见图1)。发出惊叹:“天呐,居然这多!”
图1
量子物理教授:“看到?”
:“怎会这样?”
他重新开房内灯坐回面前:“透过缝隙光波是相干,在有些地方互相叠加,然后就是你看到,出现系列明暗效果光栅(见图2)。”
图2
:“真有意思!”
量子物理教授:“们假设门被掏出4条缝隙,墙上光带会是多少?”
:“呃,算算……加倍再加上叠加……”
量子物理教授:“不用算,这种情况下得到光栅只有刚才半。”
:“4条缝隙比2条缝隙光带少?为什?”
量子物理教授:“因为缝隙过多,就造成光波互相抵消掉,这也就是光干涉现象。这个实验叫‘杨氏双缝干涉’,(英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Young,1773~1829)最先在1801年得到两列相干光波,并且以明确形式确立光波叠加原理,用光波动性解释干涉现象。另外提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这个实验。实验注意两点:1.最好在黑暗环境下,同时保障光源是比较稳定强光;2.缝隙如果开很宽会得不到光栅效果。)你回家可以尽情做这个实验。”
:“嗯,也许会做。但是这跟多宇宙有什关系?”
量子物理教授:“有,实验证明光是波,但是后面出个小问题:用光照射金属板,会产生电流,没人知道为什。后来经过反复试验,通过研究金属板上光线量和产生电流量关系,得到个结论。”
:“直接告诉结果吧。”
量子物理教授:“结果就是:光其实是以连续而独立单元形式存在能量,也就是,粒子。(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卡尔·恩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MaxKarlErnstLudwigPlanck,1858年—1947年)在1900年提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