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个蛮夷化程度很深国家。从西周时代起,中原诸侯国就认为秦国是蛮夷之邦,认为它是异类,称之为“秦夷”,说它是“戎狄”。秦“辟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列国开会时候都不叫上秦国。
确实,秦国在很多地方和中原诸侯国不样。首先是它没文化,李斯所谓“士不产于秦”,荀子说秦国“无儒”,没有深厚礼乐文化传统。所以秦国人才包括商鞅、韩非、李斯都是从外面招聘来,没有本国培养出来;其次,秦国不实行嫡长继承制,没有严格宗法制,“择勇猛者而立之”(《春秋公羊传·昭公五年》),老百姓生活当中“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史记·商君列传》)。所以这确实是个没啥文化落后地方。
秦国发展曲线是春秋列国中最为特别。其他国家发展史都是个逐渐中原化过程,比如楚国,虽然开始也是蛮夷,但是后来不懈地吸收中原文化,成功地成为个礼乐之邦,文化非常发达,甚至变得比中原国家还讲究。
但是秦国发展路线与楚国相反,秦国在开始也曾经努力中原化,但是中间因为次偶然事件掉头。
秦穆公时,西戎使者由余前来拜访,两人之间发生次对话。
秦穆公问:“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中原国家有诗书礼乐,现在尚且乱成锅粥,你们西戎没有什文化,治理起来是不是更难啊?
由余本是晋人之后,因为投身于西戎而被重用,因此,他非常熟悉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区别。由余笑着回答道:“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国之政犹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在由余看来,诗书礼乐,正是中原国家混乱原因。因为中原文化发展规律是国家富强后统治者必然骄奢*逸,下层则以礼义标准来要求上层,导致国家上层和下层分裂,造成内乱。而草原民族文化则不然。草原地区物质文化不发达,贫富差距也不大,他们没有m;主观念,没有权利意识,能吃苦,以绝对服从为天职,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上下心,都很团结。
这席话说得秦穆公如梦初醒,深以由余为贤,遂聘由余为宾客。从此之后,秦国立国战略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不再致力于向中原发展,而是向戎狄发展,“益国十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