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同样和周王样姓姬,但是因为血缘远近不同,在社会上就处于不同阶层。谁在血缘上离周王近,谁就位于社会上层,成为中高级别贵族;谁在血缘上离嫡长子远,谁就处于大家族社会地位下层,成为士或者平民。
周天子家族是这样,其他周代贵族家族也是这样。周代每个宗族其实就是个小小“国家”,嫡长子世袭“宗子”之位。嫡长子就是家族国君,正是因此,铜器铭文中他干脆被尊称为“宗君”。
只有身为嫡长子“宗君”才有权主持祭祀祖先活动,也只有他才有权掌管本家族共同财产。
因此《礼记·内则》说,家族内部,最有权威是宗子。旁系子孙“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虽众车徒,舍于外,以寡约入。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若非所献,则不敢以入于宗子之门,不敢以贵富加于父兄、宗族”。
也就是说,如果你血缘地位低,即使因为特殊原因发横财,比宗子更富有,但是你在宗子面前仍然要毕恭毕敬,而且在衣服、器用、车马享受上都不得超过宗子。不能在宗子面前摆谱,不管你是坐着多好车来,也要远远地停在门外。你要是有好衣服、好车马,则必须把最好部分献给族长,你只能用次等。
所以这就导致上古时代中国特色敛财方式,即“先贵而后富”:你在血缘谱系上地位越尊贵,支配财富就越多,就越容易富有。这就形成中国政治权力“超经济强制”传统。
当然,们以上说都是周人,也就是“国人”。西周社会分为“国人”“野人”两大阶层。所谓“国人”是统治阶层,以征服者身份来到各诸侯国,定居在城邑当中。“野人”指被征服阶层,土著居民,居住在城邑之外,耕种田地,交纳赋役。被征服阶层同样按宗族划分,每个宗族自管理,共耕片井田。
所以,在血缘时代,血缘地位和权力地位是完全体。周代家与国是合。中央和地方关系,不只是政治关系,更是血缘关系。“由宗法所封建国家,与周王室关系,面是君臣,面是兄弟伯叔甥舅。而在其基本意义上,伯叔兄弟甥舅观念,重于君臣观念。”[46]
所以们看,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中国人从氏族、部落到邦族,再到国家,血缘家族再扩大,到周朝,这种宗族意识达到顶峰。可以说,在三代以前,中国人是完全生活在宗族之中。“在春秋中期以前中国社会中,没有具有自意识独立人,有只是许许多多以贵族为长家族。”[47]
[1]但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