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844),太平天国起义六年多前,曾国藩就敏锐地预感到,场席卷全国大动乱正在隐隐酝酿之中。那年,他结识后来名将江忠源。在送江氏出京时,他对朋友说:“是人必立功名于天下,然当以节义死。”这个人慷慨激烈,将来肯定会死在战场上。“时承平日久,闻者或骇之。”(16)当时天下太平,没有人想到会发生战争,而曾国藩已知大乱之不可避免。
身居翰林之时,他只能读书养望,对国家政治没有发言权。及至位列卿贰,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展身手,却发现正如同王蒙那句话样:“当部长,才知道官小。”很多看上去很崇高职位,并不像想象那样可以呼风唤雨。曾国藩发现,在因循懈怠政治气氛下,他虽然身为“副部长”,但想要登高呼,推动大清王朝进行根本改革,没有任何可能。他在礼部“副部长”任上,天到晚虽然没有片刻休息,但忙都是些例行公事,对国家大政丝毫无补。偶尔提些革新主张,也都被“部长”大学士们弃置旁,根本不予考虑。
所以曾国藩很痛恨这种污浊混沌官场风气,曾国藩对大部分同僚是十分看不起:“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尝之。”(17)也就是说,他做官有年,饱知官场习态。在上者但知做出副宽大优容样子,来培养自己人气。在下者办事味软媚求同,打圆场,做老好人。他说,三四十年来不黑不白官场,已让英豪短气。
胡林翼曾说:“人入宦途,全不能自己做主。”在这样官场生存,眼看着国家政治天天腐烂下去,曾国藩如同生活在个腐气熏天铁屋子里,感觉太难受。
2.开罪咸丰皇帝
就在曾国藩做“副部长”做得不耐烦,想要回家之时,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道光皇帝去世,年方二十(这是虚岁,实足年龄十八周岁)、血气方刚咸丰登基。这年,曾国藩三十九岁,也就是说,新皇帝比他小差不多二十岁。
这下,曾国藩先不提回家,他要看看这个新主是个什样人。
虽然年纪很轻,“主少国疑”,但新皇帝上台,就带来股全新气象。这个年轻人看起来颇有雄心,也很有干劲。他工作非常勤奋,每天都会认真批阅大量奏折,并且会亲笔下达很多谕旨,而不像老皇帝那样主要靠军机大臣们拟旨。
般来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上台后,也烧三把火。
第把火,就是在登基后不久,主导出出乎人们意料政治大戏:罢免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
们前面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