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坐船也不是能顺利过去,所以镇南王也很难,他要是走凤阳就简单多,甚至走盱眙也很简单,直接走浮桥就过淮河,但现在却不得不在淮安面对正在越来越多父老乡亲。
就在他挑开那些军官时候,旁边几个同样跪着阻拦老头清醒过来,下子扑上去,瞬间抱住他腿,看这白发苍苍,镇南王吓得赶紧停下,但还没等他把这些人推开,周围片白头发汹涌而至,迅速把他淹没在其中……
“诸位老人家,你们不要这样!”
镇南王虚弱无力地说道。
“大王要走,就从老朽身上踏过去!”
抱着他腿老头,就像某些为老不尊样嚎叫着。
然后其他老头个个抱腿抱腿,拽胳膊拽胳膊,还有人干脆抱腰,个个鼻涕眼泪齐下嚎叫着,迅速把他身郡王蟒袍搞得仿佛乞丐装,可怜镇南王此刻彻底无力挣扎。
“大王,不能走啊!”
“大王,别抛弃们!”
……
然后周围哭嚎声更响。
别说是老头,甚至很多老太太都涌向他,还有些小孩哭着上前。
这是绝对真心实意,作为最后加入镇南王控制区淮安带,这些百姓那真是被幸福砸头上。
尤其是那些盐户,按照新盐法他们彻底摆脱过去苦日子。
天下最苦者灶户,这可是文官自己说,过去他们受*员,富灶,盐商重重压榨,尽管在湖广斤盐就得几分银子,但在这里两银子能买千斤。
盐比粮食还便宜……
实际上以当地米价,斤米都能换差不多十斤盐。
号称贱如沙子。
但镇南王强行规定盐价,无论米价如何变化,始终就是按照引盐石米价格。
据说这是太祖时候制度,镇南王只是恢复大明祖制。
事实上也确是。
朱元璋时候就是这个规矩,盐户正课盐,也就是每丁额定年必须上交盐就是引盐石米,不管米价是多少,总之就是交引正课盐换石米,完成之后剩下就随便,愿意接着制盐就接着,那个称之为余盐,和正课盐样标准由盐场收购。
实际上杨信盐业制度至少在盐场确是和朱元璋差不多。
只不过他收购是给银子而不是米,然后盐户拿着卖盐银子,到同样他开粮店去购买粮食,这样比朱元璋时候自由多,毕竟盐户不只是需要米,他们还需要钱来买别。如果粮价上涨那盐收购价也涨,米价跌,那盐收购价也跌,但无论涨还是跌,都必须维持引盐石米比例,盐场也罢,粮店也罢,只要有打破这个标准,那盐户可以直接砸。
反正盐户也是民兵。
他们手中也有武器,有这样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