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爹,可这是雁哥儿做啊,于是郑凌护着不肯给郑训。
郑训怒得直骂他不孝,郑凌抱着纸就溜烟跑。
纸是小事,再怎样也只是纸而已,为这个违抗亲爹,可是不好听。郑训只觉蹊跷,略查下,就发现造纸僧人工坊是在云雁回家,当即就有些猜想。
如果真如他所料般,这纸其实是云雁回产业,那这小子可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郑训不禁觉得有些可惜。
如果云雁回是郑家孩子就好,早慧多智,比郑凌强上许多。可惜,他现在都不愿意和郑家扯上关系。
……
相蓝纸在汴梁足足供不应求三个月,随即,其他纸坊纷纷破解做法,并已生产出成品销往全国各地,自然也包括汴梁,质量上比之原品甚至还要上乘,而且花样也多,例如智生曾经提到花笺,还有专门包装纸,等等。
虽说价格更贵,但是好歹满足市场需求,从这时起云雁回这边相蓝纸就销售量锐减,好在云雁回时刻在观察市场,发现苗头时就迅速处理囤货,并且不再生产,连工具都卖出去,利落地收手不干。
那些纸商也说不出是什滋味,原来人家本来就没想扩大规模,只想趁着这段时间赚笔啊。
因为官府是有价格调控,他们不可能把纸卖得太贵,生产量又提不上去,所以这段时间赚钱对于云雁回来说挺满意,但是对这些纸商来说,其实算不什。
卖纸到此结束,虽然纸张已经家家都有卖,但是因为起发源,仍是被称为相蓝纸。可以想见若干年后人们提起来,也会说这纸是大相国寺僧人发明。
不管其他人什滋味,云雁回高高兴兴地拿钱出来庆功,这几个月可真是累坏,直在赶工。
最后结果是很好,算得上盆满钵满。刨去各种成本和商税,算纯利润也有近两百贯,甚至略略高于这个年代商人平均收益,更别提如果是农户,不知道多久才能赚到两百贯。
当然,他们只赚三个月,都是巅峰期,其他时间还不开张呢,这又不好与其他商户进行比较。
云雁回请智和他们大吃顿,几个假和尚吃得满嘴流油。又买礼物送给张山人、方丈等人,这次他们都帮很大忙。
对于方丈来说,他愿意卖这个面子给云雁回,让云雁回借用大相国寺名气赚笔(同时因为顶着大相国寺名头其实也为大相国寺做宣传),那是因为他看中云雁回能力,知道云雁回会投桃报李,为大相国寺带来更多。
果不其然,这点在半月后大相国寺内部会议上就得到印证。
今年雨水多,周围些乡镇桥都出问题,官府又令大相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