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要宽缓秦政,要寻找替罪羊为始皇帝开脱;其时,这只替罪羊当真是非李斯莫属也。也就是说,要依据皇帝素常意志行事,李斯也相信天下可以大定,但却定要牺牲李斯!那,李斯做牺牲道理何在?公平?若李斯是庸臣庸才,自是微不足道,作牺牲甚或可以成就名节。然则,李斯恰恰不是庸才。由是,另外个追问便强烈地在心海爆发出来:若李斯继续当政,继续创造前所未有功业而使天下大治,便果然不如扶苏蒙恬之治道?李斯回答是:不会不如扶苏蒙恬,而是定大大超越扶苏蒙恬!对为政治国,李斯深具信心。扶苏固然良材美质,然其刚强过度而柔韧不足,则未必善始善终。蒙恬固然近乎完人,然其大争之心远非王贲那般浓烈,则未必能抗得天下风浪。李斯固然有不如扶苏蒙恬处,然论治国领政长策伟略,则定是强过两人多矣!
唯其如此,个必然问题是:李斯为何要听任宰割?
李斯老师是荀子。当年,李斯对老师亦儒亦法学派立场是心存困惑。直到入秦而为吕不韦门客,为吕不韦秉笔编纂《吕氏春秋》,李斯才第次将老师儒家面派上用场,体察到丰厚学理带来好处。后来得秦王知遇,李斯又将老师法家面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从而连自己也坚执地相信,自己从开始便是法家名士。李斯不讳言,对于老师荀子渊深学问与为政主张,他是先辨识大局而后抉择用之。也就是说,李斯并不像韩非那般固守端,那般决然摒弃儒家,而是以时势所许可进身前景为要,恰如其分地抉择立场,给自己人生奋争带来巨大命运转机。在李斯心海深处,对老师学问大系中唯不变尊奉,便是笃信老师“性恶论”。
与孟子性善论相反,老师理念是人性本恶。李斯记得很清楚,老师第次讲“性恶论”时,他被深深地震撼。自幼经历人生丑恶与小吏争夺生涯,使李斯立即将老师“人性本恶”之说牢牢地钉在心头。入秦为政,李斯机变不守端,大事必先认真揣摩秦王本心而后出言,正是深埋李斯心中“人性本恶”说起到根基作用。李斯相信,人性中善是虚伪,只有恶欲是真实。是故,李斯料人料事,无不先料其恶欲,而后决断对策。多少年来,李斯能步步走向人生巅峰,不能不说,深植心田警觉防范意识是他最为强固盾牌。
至今,老师《性恶篇》李斯还能字句地背诵出来: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憎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声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