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与王氏父子坦诚和谐,其笃厚交谊与不自觉默契,几乎是水乳交融。王翦年长,对君对臣对国事,都有进退斡旋之思虑,故在以年青奋发之士为主秦国庙堂重臣中,颇显世故之风。然则,蒙恬与王翦交,却始终是心底踏实。因为,王翦秉性有种无法改变根基——对大事绝不让步。也就是说,王翦对非关大局小事不乏虚与周旋,然对关乎邦国命运大事,身为大臣王翦却是最为强硬。这点,王贲犹过其父。当年灭赵灭燕大战,王翦都曾与以秦王为轴心秦国庙堂决策有过关键问题上不同决断,每次王翦都坚执不变;灭楚大战更是如此,秦王可以不用老臣,唯用老臣,便得以老臣决事。王翦可以等待,但王翦绝不会退让。这便是蒙恬与王氏父子相交之所以心底踏实根本原因。蒙恬确信,若王翦王贲父子任何人在世,甘泉宫之谜都会迅速揭开,甚或根本不会发生。王翦大哥,或许迂回些,或许平稳些,但终归不会听任*佞误国。若是王贲兄弟,则会毫不犹豫地强行进见,谁敢拦挡,王贲长剑会确定无疑地洞穿他胸膛。天赋王氏父子于大秦,大奇观也。灭六国之中,王翦打所有大仗长仗,提举国之兵与敌国经年相持,几乎是非王翦莫属。而王贲则打所有奇仗硬仗疑难仗,飞骑旅驰驱万里,数万之众摧枯拉朽,每战皆令人目眩神摇,雷电之战几无人可与王贲匹敌。战风迥异,政风也迥异。王翦对于国事,可谓大谋善虑,极少关注非关总体之政务。王贲则恰恰相反,从不过问大局,也不谋划大略,只醉心于将件件交给自己政事快捷利落地办好。王贲以将军之身而能居三公太尉之职,非独功勋也,亦见才具也。当然,论根基才具甚或功劳,蒙恬做太尉,似比王贲更适合。然则,蒙恬对王贲没有丝毫嫉妒,反倒是深以此为皇帝用人之明。若为太尉,蒙恬岂有北却匈奴之大业绩哉!……此刻,蒙恬念及王氏父子.心头便是阵阵悸动,国难在前,无人可与并肩,殊为痛心也!上天早丧王氏父子于大秦,莫非果真意味着天下将有无可挽回之劫难?
蒙恬与李斯来往,却有着种难以言说隐隐隔膜。
与王翦相比,李斯斡旋缺乏种深层力度。在蒙恬记忆中,李斯从来没有坚持过什。无论是长策大谋,无论是庙堂事务,李斯即或明确地申述主张,只要有大臣力反对,李斯都是可以改变。当然,若是秦王皇帝持异议,那李斯则定会另行谋划,直到君臣朝会致认同为止。与李斯交,谈话论事从来都很和谐顺当,可在蒙恬心头,却总有种不能探底隐隐虚空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