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居安斋主人,就会觉得他是个有才学正派刻书家、藏书家。谢千户那张观音像拿出来,也能算是个有点价值名人之作。
可是那些美人儿还赚着钱呢!计掌柜失态地站起来,问道:“公子这是说真?就真个不能接着卖?那书如今刚在南方打出点名头来,有大客商坐船来包……”
崔燮意志坚定地说:“名声要紧。这店铺已捐给县里,咱们清仓几天就关罢,别妨碍县尊大人建书楼。”
然后可以慢慢在外地书店卖剩余藏本,可以小摊上卖私人收藏版,过两年风头差不多过去,再托换个书坊名卖翻刻版,再过些年再卖珍藏纪念版……
不卖胜卖嘛。
计掌柜听完这套理论,看他眼神都不样——个衣食无忧小公子,赚钱怎能赚得这狠,还隔几年卖茬儿,那些老练刻书局主人都不带这干!
这要是生在三国,也得是个曹孟德般乱世之枭雄啊!
他心里暗叹几声,回去主持店铺和工匠搬家事。有顾客来问他们为何要关店,他便假模假式地挤出几滴泪,也不说为何要关店,只含着热泪说:“将来自然有人接手这彩印法子,重出《三国演义》。这好书不会成为绝响!”
有外地大客商想来接手书坊,顺便包下彩印技术,他便含糊其辞地说:“这书坊已是县里产业,岂容私人买卖。各位只管放心等着,咱们迁安是有才子文人地方,终不会让彩印书绝迹。”
清仓处理几天,致荣书斋便干脆立落地关门。戚县令向大户家筹银子,加上崔燮捐赠书籍,开始改建藏书楼。
他如此干净利落地捐院子,那些相熟才子文人都有些惊心,到他家里问他:“你那书坊说捐就捐,不心疼吗?往后你还有什出息产业?”
赵家更是担心他又要过回原先那种连房子都修不起日子,赵太公亲自过来看他,险些要把他接回自家养着。
崔燮心下感动,谢过他们关心,便把自己名声上忧虑说,又安慰他们:“只是捐座宅院而已,人和彩印技术不还是?将来还要再开新书局,接着刻三国。”
他还想给王大公子解释句,可惜他身在军营里,不好传消息。他便写封信,连同新印几册三国道装好,请相熟军士帮忙递往边关。王项祯那里因要备战,训练极严,他书递不过去,也始终不曾有回信,他父亲王指挥却叫人来请崔燮回。
这位指挥使向公务繁忙,也懒得见儿子那些纨绔朋友,这还是头次要见他。崔燮就着意打扮番,戴头巾,穿白色儒生袍,力争给他留下个好印象,也给王公子挣个面子。
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