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愤记忆都来自于二姨妈讲述,是点都不记得。在记忆中,只记得外公带去钓鱼,不喜欢他抱,要自己走,他就跟在身旁,短短路,会要采花,会要捉蚂蚱,走两个小时都很正常,外公就直陪着;外公给买酒心巧克力,只因为爱吃,他不介意人家说小孩不该吃醉;把墨汁糊到他收藏古书上,二姨妈看得都心疼,他只哈哈笑;清晨时分,他教诵“春眠不觉晓”;傍晚时分,他抱着,坐在摇椅里,对着晚霞摇阿摇。
在外公宠溺下,嚣张恣意地快乐着。
五岁时候,因为要上小学,父母将接回自己身边。记得母亲出现在面前时,不肯叫她“妈妈”,只是边吮着棒棒糖,边用狐疑目光打量着这个远道而来、神情哀伤女子。在大哭大叫、连踢带踹中,母亲将强行带上火车,返回“家”。
从此,幸福终结,苦难开始。
在外公身边,是小公主,拥有切最好东西,最丰厚爱,整个世界都在围绕着转,可是,在父母身边,另个小姑娘,妹妹才是小公主。
父母本来上班就很忙,而他们仅有闲余时间都给妹妹。妹妹直在父母身边长大,她能言善道,会撒娇,会哄父母开心,而是个在很长段时间连“爸爸”、“妈妈”都不肯叫人。
两个年龄相差不大孩子,又都是唯独尊地被养大,在起时免不抢玩具、抢零食,再被父母嘱咐和警告,“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强调要姐妹和睦,姐姐让妹妹。
在父母“姐妹和睦、姐姐让妹妹”教育下,最好玩具要给妹妹,最好食物要给妹妹,最漂亮裙子要给妹妹,总而言之,只要她想要、她看上,就要声不吭地放弃。
在无数次“姐姐让妹妹”之后,开始学乖,常常是个人躲在边玩,不管任何东西,都会自觉地等妹妹先挑,她不要归,甚至已经归,只要她想要,也要随时给她。吃饭,上饭桌,句话不说,快速地吃饭,然后离开,他们欢笑交谈和没有关系。
从唧唧喳喳,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常常思念外公,那个时候,每次痛苦孤单时,就会想着等长大,可以自己坐火车时,就回到外公身边,唯有那样,才觉得自己生活还有点盼头。
记忆中最深副画面就是黄昏时分,母亲在厨房忙碌,躲在书柜角落里翻儿童画报,父亲下班归来,打开门,第声就是“瑗瑗”,妹妹高叫着“爸爸”,欢快地扑上去,父亲将她抱住,高高抛起,又接住,两个人在客厅里快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