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聪明,据说7岁就能背三字经,这是很不起。比如说,27时候,还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洪承畴23岁,参加全省统考(乡试),他成绩很好,全省第19名。
第二年,他到北京参加全国统考,成绩更好,全国第17名,二甲。
然后分配工作,他被分配到刑部。
这个结果对他而言,是比较倒霉。
原因说过,在明代,要想将来入阁当大学士,必须当庶吉士,进翰林院。以洪承畴成绩,应该能进,可是偏就没进。
此后十几年,洪承畴混得还可以,当上刑部郎中,又被外放地方,当参政。
参政这个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通常是混到最后,光荣地退休。
从没考上翰林进士,混饭吃小参政,到历史留名,骂声不绝,余音绕柱大人物,只是因为,他外放地方,是陕西。
刚去陕西时候,洪承畴带很多书。
所以洪承畴带兵去救韩城时候,只是个书生,他没有打过仗,也没有杀过人。
据说在世界上,有这样种人,他们天生就会打仗,天生就会杀人。
这是事实,不是据说。
洪承畴是个真正天才,军事天才,他带着临时拼起来家丁、仆人、伙夫,就这上战场,却没有丝毫胆怯。
面对优势敌军,他凭借卓越指挥,轻易击败起义军,斩杀五百余人,解围韩城。
在洪承畴人生中,有过无数次战役,有过无数个强大对手,最重要,是这次。
这个微不足道胜利,让洪承畴明白,他是多强大,强大到可以力挽狂澜,可以改变无数人命运。
他要凭借着自己努力,挽救这个末落王朝,创造太平盛世。
讽刺是,他最终做到,却是以种他做梦也未曾想到方式。
洪承畴是个务实人,具体表现在,他正确地意识到,杨鹤是个蠢货。
招抚是没有用,钱是不够用,唯有用方式,是镇压。
来陕西上任之前,洪承畴带来很多书。三十年以来,书,是他仅有寄托。
战后,他丢掉书,做出个新抉择——开战。
奇迹就是这样发生,此后两个月里,洪承畴率领这支纯粹杂牌部队,连战连胜,民军闻之色变,望风而逃。
在历史上,他这支军队,有个专门称呼——“洪兵”。
洪承畴是文官,杨鹤也是文官,这是两个人共同点,也是他们唯共同点。
对待民军,杨鹤是很客气,投降前,他好言好语招抚,投降后,他好吃好喝招待。
而洪承畴态度有点差别。投降前,他说,如果不投降,就杀掉你们;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