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三百八十年前,发生在这里那场惊天动地战争,知道,那年冬天,也很冷。
【学生】
孙承宗接受袁崇焕意见,他决定,在宁远筑城。
筑城重任,他交给袁崇焕。
但要准备即将到来战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孙承宗最先做件事,就是练兵。
当时他手下士兵,总数有七万多人,数字挺大,但也就是个数,查才发现,有上万人压根没有,都是空额,工资全让老领导们拿走。
这是假人,留下来真人也不顶用,很多兵都是老兵油子,领饷时带头冲,打仗时带头跑,特别是关内某些地方兵,据说逃跑时速度,敌人骑马都赶不上。
对于这批人,孙承宗用个字就都打发:滚。
他遣散上万名撤退先锋,因为他已经找到个极具战斗力群体——难民。
难民,就是原本住得好好人,突然被人赶走,地被占,房子被烧,老婆孩子被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让这样人去参军打仗,是不需要动员。
孙承宗从难民中挑选七千人,编入自己军队,四年后,他们仇恨将成为战胜敌人力量。
除此之外,他还做很多事,大致如下:
修复大城九,城堡四十五;练兵十万,训练弓弩、火炮手五万;立军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军事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守城擂石)、卤盾等数万具。另外,拓地四百里;招集辽人四十余万,训练辽兵三万;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两白银。
具体细节不知道,看起来确实很多。
应该说,孙承宗所做这些工作非常重要,但绝不是最重要。
十七世纪最重要是什?是人才。
天启二年(1622),孙承宗已经六十岁,他很清楚,虽然他熟悉战争,精通战争,有着挽救危局能力,但他毕竟老。
为大明江山,为百姓安宁,为报国理想,做辈子老师孙承宗决定,收下最后个学生,并把自己谋略、战法、无畏信念,以及永不放弃希望勇气,全部传授给他。
他很欣慰,因为他已经找到个合适人选——袁崇焕。
在他看来,袁崇焕虽然不是武将出身(进士),也没怎打过仗,但这是个具备卓越军事天赋人,能够在复杂形势下,作出正确判断。
更重要是,他有着战死沙场决心。
因为战场之上,求生者死,求死者生。
在之后时间里,他着力培养袁崇焕,巡察带着他,练兵带着他,甚至机密决策也都让他参与。
当然,孙老师除给袁同学开小灶外,还让他当班干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