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斗争下去,绝不会输得这快,这惨,作为官场浮沉数十年,老谋深算内阁首辅,他必定清楚这点,却出人意料地选择放弃。
杨慎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他实在无法明其中原由。
直到五年后,他才最终找到答案。
嘉靖八年(1529),杨廷和在四川新都老家去世,享年七十岁。
这位历经三朝风云人物终于得到安息。
杨慎是幸运,他及时得到消息,并参加父亲葬礼,在父亲灵柩入土为安,就此终结那时刻,杨慎终于理解父亲离去时那镇定从容笑容。
从年轻编修官到老练内阁首辅,从刘瑾、江彬再到张璁,他生世都是在斗争中度过,数十年你争夺,起起落落,这切也该到头。
战胜无数敌人,最终却也逃不过被人击败命运,在这场权力游戏中,绝不会有永远胜利者,所有荣华富贵,恩怨宠辱,最终不过化为尘土,归于笑柄而已。
想来你已经厌倦吧!杨慎站在父亲墓碑前,仰望着天空,他终于找到最后答案。
留下声叹息,杨慎飘然离去,解开这个疑团,他已然无牵挂。
他回到自己流放地,此后三十余年,他游历于四川和云南之间,专心著书,研习学问,写就多本著作流传后世。纵观整个明代,以博学多才而论,有三人最强,而后世学者大都认为,其中以杨慎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名第。
这是个相当不得评价,因为另外两位仁兄名声比他要大得多,个已经死,另个与他同时代,但刚出生不久。
已经去世人就是《永乐大典》总编,永乐第才子解缙,而尚未出场那位叫做徐渭,通常人们叫他徐文长。
能够位居这两位仁兄之上,可见杨慎之厉害。其实读书读到这个份上,杨慎先生也有些迫不得已,毕竟他呆那个地方,交通不便、语言不通,除每天用心学习,天天向上,似乎也没有什别事干。
杨慎就这样在云南优哉游哉地过几十年,也算平安无事,但他想不到是,死亡阴影仍然笼罩着他。
因为在朝廷里,还有个人在惦记着他。
朱厚熜平定风波,为自己父母争得名分,但这位聪明过头皇帝,似乎并不是个懂得宽恕人,他并不打算放过杨氏父子这对冤家。
但出人意料是,他最终原谅杨廷和,因为次谈话。
数年之后,频发天灾,粮食欠收,他十分担心,便问内阁学士李时个问题:
“以往余粮可以支撑下去吗?”
李时胸有成竹地回答:
“可以,太仓还有很多储粮。这都是陛下英明所致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